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
2018-09-14梅世露
梅世露,周 卿
(遵义医学院 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贵州 遵义 563099)
山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功效,可用于缓解和治疗感冒风热、发热咽痛等疾病[1~3]。现代药理学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山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等作用[4]。辅以具有同样功效的野菊花,可使疗效倍增,但由于二者直接泡饮,口味苦涩,故本文研究将其制备成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携带方便的泡腾片制剂,并对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解热、抑菌作用进行药效学研究,以期为山银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单冲压片机(上海顺仪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喷雾干燥机XY-6000Y(上海析宇仪器有限公司);RE-2000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HP-600BS型培养箱(上海楚定分析仪器有限公司);WGZ-2XJ细菌浊度仪(海昕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SW-CJ-1CU洁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药 碳酸氢钠和酒石酸购自成都科龙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二醇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绿原酸对照品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脂多糖购自北京鼎过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德国迪玛有限公司);阿斯巴甜为食品级;阿司匹林购自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山银花购自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小关乡山银花种植基地;野菊花和甘草购自湖北金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药材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杨建文主任中药师鉴定为正品。
1.3 动物和菌种 SD大鼠(SPF),220~250 g,雌雄兼用,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为SCXK(渝)2017-0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均由遵义医学院微免实验室提供。
1.4 方法
1.4.1 山银花泡腾片的制备方法 将山银花、野菊花与甘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7倍量5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 h后,过滤,残渣再加入3倍量50%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 h,合并二次滤液,并减压浓缩,浓缩液经喷雾干燥后、过80目筛即得到山银花提取物干粉。按处方量将山银花提取物干粉、泡腾崩解剂、乳糖、阿斯巴甜混合搅拌均匀后,过80目筛,喷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乙醇溶液制软材,并于45 ℃烘箱中干燥后分别通过18目筛和80目筛进行整粒,再加入聚乙二醇(PEG)6000,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
1.4.2 正交实验优化山银花泡腾片的制备工艺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影响山银花泡腾片制备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A:泡腾崩解剂用量;B:山银花提取物干粉用量比;C:PVP K-30用量比;D:PEG 6000用量比,选用L9(43)表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 泡腾片配方优化正交试验设计表
1.4.3 山银花泡腾片药效学考察
1.4.3.1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解热作用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SD大鼠在实验环境中适应性喂养7 d,每日测量体温1次,选取在造模前3 d体温不超过38 ℃或2次体温温差不超过0.5 ℃的动物作为模型用鼠。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 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阿司匹林对照组按0.2 g/kg以生理盐水制备的溶液灌胃;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药液中含绿原酸的量为47.44 g/kg、23.72 g/kg、11.86 g/kg(相当于成人用药剂量的20、10、5倍)灌胃。实验前各组大鼠禁食12 h,实验时按前述剂量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 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LPS (100 μg/kg),诱导动物发热。注射LPS后开始观察大鼠体温变化情况,每隔1 h测体温1次。
1.4.3.2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体外抑菌作用 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山银花泡腾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取11支灭菌具塞试管编号后置于试管架上,于每支试管内加入灭菌后的二次蒸馏水1 mL,然后在1号管内加入灭菌后的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溶液1 mL,充分混匀后取1 mL放入2号管内,依次类推,直到第10号管取出1 mL弃去,配成含药物成分分别为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 024不同浓度的液体,第11号管不加药液作为对照组。实验菌种接种于MH 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用灭菌后的生理盐水稀释至10-3浓度。分别取100 μL实验菌种菌液加于MH培养基平板上,用涂布棒将细菌涂匀,在平板上每个孔内加入相应编号的药物溶液50 μL,37 ℃培养18~24 h后观察菌种生长情况,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2 结果
2.1 正交试验结果 以片剂外观、硬度、崩解时限和口感进行评价,片的外观以光滑、无粉尘为好,口感以无酸涩味为好,评分值见表2。试验结果见表3。以崩解时限、口感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用直观分析结果结合片剂的外观、片剂的硬度确定优化的结果为A2B2C3D3,泡腾崩解剂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比例为1∶1.6,用量占片重的40%;山银花提取物干粉的用量为4.5%;PVP K-30用量为9%;PEG 6000用量为5%;阿斯巴甜1.5%;其余为乳糖。
表2 口感质量评分标准
表3 泡腾片配方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按正交实验所得的优化处方制备3批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实验结果表明3批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质量符合要求,要求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以绿原酸含量计,每片不少于2.0 mg,结果(见表4)。
2.2药效学考察结果
2.2.1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解热作用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体温升高的作用(P<0.05,见表5),说明该泡腾片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有较好的解热作用。
表4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含量测定结果(n=6)
表5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对LPS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2.2.2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体外抑菌作用 由表6结果显示,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575 mg/mL、1.788 mg/mL、14.300 mg/mL。
表6 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对不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3 讨论
在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的制备中,由于药材提取物制成浸膏黏性大,直接制粒较困难,故将提取物药液直接经喷雾干燥后所得干粉用于片剂的制备,制备所得泡腾片表面光滑,且较好地解决了泡腾片剂易吸潮的问题。
在解热实验中,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每个时间点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大鼠伴有寒颤、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选取LPS剂量为100 μg/kg时可成功诱导大鼠发热[5-7]。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高、中、低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组在1、2、4、5、6 h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抑制体温升高作用(P<0.05),高剂量组在2、5、6 h对发热大鼠也有明显的抑制体温升高作用(P<0.05),但降温作用与剂量不呈依赖型,3个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较解热作用相当,说明该泡腾片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处方中山银花、野菊花均具有天然抑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对咽痛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与文献[8-9]报道的山银花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菌的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由山银花、野菊花、甘草经现代制剂工艺所制备得山银花提取物泡腾片,处方组成合理,制备方法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经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泡腾片具有较好的解热、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