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路与创新研究

2018-09-13刘超田向国

科技视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思路互联网+

刘超 田向国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时期的大学生处在一个无网不在的时代,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网络,加强自身修养;重塑角色定位,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沟通渠道,多交流少灌输。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内容,提高自我认知;找准“本质”,铸造网络阵地;自主管理,搞好团队建设;舆情监督,为学生保驾护航;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工作;思路;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4-014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4.063

新时期大学生面临一个无网不在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造成了他们个性张扬、过多讲求自我实现、沉迷网络,导致价值观偏移等的不良影响。“互联网+”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做方法,形成工作合力,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1 “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互联网+”时代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应清晰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根据“互联网+”时代的特定,制定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国家培养出有正确三观有道德觉悟的新时代人才。[1]

1.1 正确认识网络,加强自身修养

首先辅导员要对网络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因为网络时代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就否定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了解学生在互联网中关注的话题、内容和观点,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高校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学习,可以分辨出虚假信息和恶意观点等,尽力为学生们扫清垃圾信息。

1.2 重塑角色定位,更新教育观念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也要转变思路,从教育者的角色转换到服务者的角色,打造一个和学生平等的话语环境,让学生放下对辅导员观点的抵触,从而进行更好的交流。放弃原来作为老师的身份进行的思想灌输方式,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让整个世界的连接加强了,世界被扁平化了,学生在互联网上几乎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只有在现实世界中也尽量打造这样的话语环境才是更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

1.3 丰富沟通渠道,多交流少灌输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掌握互联网沟通工具,通过各种互联网平台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首先,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等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思想。然后以平等的关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其次,高校学生辅导员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社区论坛、官方微博设置思想教育工作栏,并开设思想咨询电话,让学生可以将心中的困惑表达出来,例如对情感上的思想困惑或者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考虑等等。辅导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一一为学生們解惑。

2 “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在方式方法中进行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中更加有趣味性、更新颖、互动性更强,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心中,影响学生的三观,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都能得到规范。[2]笔者所在的天津地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一直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2015年的开展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大赛,通过多校联合、线上线下同时参与等方式,通过精心组织和创意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笔者根据天津各高校的实际情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的创新教育方式:

2.1 丰富内容,提高自我认知

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认知,在教育中增加一些更加贴近网络思维的教学内容。[3]除了通过网络工具和学生加强交流之外,在内容方面,辅导员也要不断进行创新:通过漫画的方式,吸引喜欢二次元的学生关注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吸引关注网络潮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还可以使用网络上流行的咆哮体、吐槽体等新颖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妙趣横生。

2.2 找准“本质”,铸造网络阵地

网络是一个非常大的世界,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彻底的打破了人际沟通条件的限制,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平等,通过交流,学生更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这有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方面的问题,甚至是恋爱、生活和就业的疑惑等。不仅如此,辅导员通过了解学生常玩的游戏,如王者荣耀、Dota、LOL、阴阳师等,关注学生关注的韩流明星、韩剧、网红等,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的话题。简单来说,辅导员要学会用网络语言、网络思维和网络工具,找到和学生思想交流的有效方式,进而打造一个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关注的环境,让学生逐渐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公众号,辅导员可以通过公众号发布一些文章,以及和学生通过留言和交流互动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交流中反映的一些问题,用更加诙谐和网络化的方式进行解答和发布,吸引学生关注公众号并且阅读内容,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这样长期以往,可以形成非常好的沟通氛围和反馈机制,很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这样的方式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可以在高校中就一个思想政治话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短视频制作和分享的活动,学生就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形成网络辩论的规模。辅导员在其中进行引导和规范,最后通过网络平台选出优胜者,并且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创意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2.3 自主管理,搞好团队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团队和互动的工作,光靠辅导员单打独斗是不能很好的完成。[4]首先,学校要善于联合辅导员,为辅导员提供较好的晋升环境和交流空间,让辅导员可以安心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因为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影响辅导员的工作专注度;其次,还要独立辅导员联合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帮手,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辅导员通过他们对身边同学的影响,以及他们在学生中的号召力,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最后,辅导员还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辅导员要加强对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和接受,要善于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教学。辅导员+学生干部的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号召力开展更多的学生活动,还可以借助学生干部的创意和能力,创作出更吸引学生参与的模式,这样一方面锻炼和启发了学生干部,一方面也能将活动的效果最大化,同时还避免辅导员的思维局限,更好的贴近学生。

2.4 舆情监督,为学生保驾护航

辅导员的工作除了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要尽力让学生不受网络错误信息的干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5]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关注网络动向,不转发网络谣言,不相信网络负面信息,对于网络舆情要及时进行辟谣。当然,辅导员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对抗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所以辅导员除了自身要加强防范、多方努力之外,还要善于发动学生干部的作用,使网络舆论制度化和常规化。对于学生干部,首先要将舆情反馈的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让辅导员可以及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动向,让事件处理的速度更快,处理的效果更好;其次,要对学生干部进行专题教育,增强学生干部对于网络舆情的辨识能力,这样才能减少同学中不正确、不规范甚至有危害的网络观点的散播。比如之前在很多高校中出现了拍裸照借钱的情况,这是非常恶性的网络事件,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学生干部中有人发现并且汇报了此类事件,这样近乎愚弱的骗局,只要稍经指导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受骗,最终也不会导致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发生这样的事件,也是学生价值观扭曲的一种表现,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一定要针对热门事件,及时对学生普遍出现的思想价值偏移进行引导,对学生中出现思想问题的进行疏导,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2.5 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见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直都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考核制度,这是长久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的结果。在目前“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下,各高校有必要將思想政治考核加入到课程考核中,并且不能将考核方式随意化,或者设置较低的达标门槛,而是应该将此类课程真正作为达标课程来考核,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起来。古今中外,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化”、还是国外长期开展的“公民教育”、“通识教育”,抑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重视教育媒介的作用。同时,教育媒介本身又是不断与时俱进、更迭发展的。[6]当前,互联网思维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在互联网新业态的推动之下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程度,才能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对他们的个性养成影响很大,辅导员想要在“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掌握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性,认清“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对教育思路和方式进行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中更加有趣味性、更新颖、互动性更强,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心中,因事而异,因时而新的影响学生的三观,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得到规范,努力为国家培养真正有正确三观和道德觉悟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千波.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新华日报.2015(5).

[2]刘莉.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5.

[3]张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索[J].现代交际,2016.

[4]沈静,姜延秋.“互联网+”时代开展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

[5]刘晶.论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

[6]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思路互联网+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