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思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8-09-13黄俊

考试周刊 2018年65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

摘 要:情思型历史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历史感悟中引发与进行历史真相与历史问题的探究的一种课型。笔者以初中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情思型历史课堂如何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智实际出发,有目的地创设诱思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思辨的方法。

关键词:情思型;历史课堂;课堂情景

一、 创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方可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刺激学生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设计问题须选择合适的节点,在课程导入时巧设疑问,犹如磁石吸铁一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自觉地思考。在新课导入时,我播放《一带一路纪录片》,视频所展示的频里面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这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丝绸之路开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条路是怎么开辟出来的,它对当时,乃至于今天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新知识情景,好奇心得到激发。

在授新过程中,更有必要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我将丝绸之路的重点知识设计成个三个问题:“何为凿空?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吗?南海自古是中国领海吗?”。

“何为凿空?”针对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出示《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汉书·张骞传》材料,然后展示问题:(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他一共几次出使西域?(2)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3)张骞走过的这条荒凉的道路后来出现怎样的景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张骞在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张骞的创新、冒险、不畏艰难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经意间,人生境界、民族情感如同血液一般流进学生心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了学生的人格。

“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吗?”针对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出示秦朝和西汉地图以及东突问题的材料,然后提出问题:(1)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2)你将怎样批驳东突恐怖分子的谬论?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达成让学生认识到西域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西汉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有效管辖:颁行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这是国家意志的高度体现,学生认识到了新疆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主权意识、边疆意识、地域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族群的,而完全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归属感。”。

“南海自古是中国领海吗?”针对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以“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切入。我播放《海上丝绸之路》视频、展示《在马来西亞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通过实物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与南洋的海上交通和商贸往来已经初步形成,接着引出“南海主权在哪个国家?”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根据国际法原则:谁最早开发,最早命名岛屿,主权优先归属那一方,毋庸置疑,南海主权属于中国。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答疑释惑,顺理成章把握了张骞开通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的重要性,认识到新疆、南海自古属于中国,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同一切分裂分子做斗争。

二、 创生动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起来,依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展示,给学习者提供更直观的思维素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新知的探究,从中获得新知。

如在授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我整合教材内容,以“文明、友谊”为主线,设计四个篇章,第一篇“铁骨铮铮英雄张骞”、第二篇“还原现场”、第三篇“规划路线”、第四篇“传承之旅”,让历史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

直观、生动的情景在学生的认知与课本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学生在“动”境中感悟着、思索着,潜移默化中掌握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也在积极参与中建构起来。

三、 创议论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设计讨论情境。在此情境下,教师更要把思维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为了多视角评价、认识丝绸之路的影响,设计四则材料: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三 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它把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和古代罗马文明联结起来,几大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材料四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出示问题:上述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评价丝绸之路?分别有什么影响?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影响表现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体会汉朝开放、进取和积极地对外交流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得出的历史认识、结论可能不同,历史理解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触摸了历史学的本质:对历史的认识。如聂幼梨教授所言:“历史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寻史知真、释史求真和鉴史立德”。

实践证明,情思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把“情”和“思”统一于教和学之中,诱导、启发,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教学情景中,勾起学生内心想学又乐学的激情,让历史核心素养与新知识通过课堂重新建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自然生成。情思型课堂优化教学过程,使识记型转变为情思型,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交流了情感,实现“以思促情”“以情促思”,情思交融。

参考文献:

[1]荣思平.论国家意识的结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4(2).

作者简介:

黄俊,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
论高中历史课堂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引入社会热点丰富历史课堂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基于生态教学理念的历史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