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
2018-09-13吴叶
摘 要:
童年阶段的文学社活动时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文学社通过人物专访、热点采访、行善厚本、文化寻访等活动,训练儿童作文“诗外功夫”,在儿童心灵深处播撒精神的种子,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切的体察,进而获得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地、高尚的品格,促进“人”的成长。
关键词:“诗外功夫”;文学社;策略
关于选题的阐述:
“诗外功夫”的解释:
据说宋朝大诗人陆游告诫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只晓得钻研诗歌的文字形式技巧,中年之后才渐渐领悟到诗歌的高下取决于诗外的功夫——是其经历,其阅历,其见解,其识悟所决定的。陆游强调作家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从作家身体力行的实践,从砥砺磨淬的历练,获得诗外的真功夫。
一、 理解:“诗外工夫”抵达活动本源
文学社,是学校课堂教育职能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感受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思考与探索的产物。一次组织社员去无锡采橘,来到橘园,孩子们扑进大自然的怀抱,纷纷开心地采摘橘子。活动结束后,看着孩子们一篇篇习作,无不表达着摘采中的快乐,“快乐”的感受确实重要,但让孩子们笑了,文学社活动,就抵达本源了吗?
我思考,课程标准把习作内容中的认识、感受、交流摆在重要的位置,注重文字背后的“人”的想法。因此,作文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作为第二课堂文学社活动应该以“诗外功夫”为训练点,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感受,提高对现象的思辨能力,让儿童拥有丰富的心灵世界。“诗外功夫”让活动抵达本源,促进儿童的心灵成长。由此思考:如果采橘能邀请种橘农民来到现场,让孩子进行采访,了解种橘的过程和辛苦,最后再让孩子走进橘园亲自采摘,品尝甜美的果实。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儿童的观察和感受,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表述,对现象有所思辨,这才是“诗外功夫”的视角,抵达文学社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 践行:基于“诗外功夫”的视角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开展文学社活动时,开始了“诗外功夫”为视角的实践探索之路:
(一) 童心看世界——珍视独特感受
学社带领社员们时刻关心社会,用自己的童心观察世界、感受世界。上海世博会、省运会、地震局……到处留下了社员的足迹。
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常州举行,文学社的社员来到青少年羽毛球比赛的现场,社员们有的采访运动员,有的采访现场的工作人员,有的采访运动员的家长……活动后,小记者彭渤写道:“赛后,我采访了余乐。他天天两个小时勤练不辍,每到寒暑假更是在球场耐高温、战严寒,球技不断提高。”热点采访活动的开展,给学生的心灵注入时代的活水,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内心感受社会。
(二) 童心践善行——增加生命温度
文学社活动把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人体的成长需要结合起来,从枯燥的、教条化的灌输形式转向生活化、社会化的活动构建,从而让“善”真正深入童心。
文学社根据校文化,开展了一系列“向善”活动主题,如“感恩母亲节”“夸夸我的好老师”等活动。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我带领文学社的学生参加了“星星之歌”义卖义买活动。一位小记者王睿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今天我卖掉了不少东西:妈妈纯手工的毛衣、一整套幼儿画报碟片、五彩的丝带等,大约共45元,我把钱投入了捐款箱,虽然数目不多,但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就会成为爱的海洋。”在亲身体验中,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懂得了关爱,践行了“善”的品行,促进心灵的成长。
(三) 童心访人物——导航智慧成长
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性魅力,采访中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挫折和成功、酸甜苦辣,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生做更广阔更深入的思考,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导航。文学社带领学生开展了“校园明星秀”“我心中的英雄”等采访活动,足迹遍布各个领域,给学生带来了人生的启迪。妇女节那天,小记者采访了曾获得CCTV《状元360》比赛冠军,现任中国农业银行武进支行副总经理王东云,采访中,王经理告诉小记者:“点钞是我的基本功。长年累月的练习,我摸索出一种更快的点钞方法——靠右手手腕抖动来点钞。”在采访中,王经理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诠释着勤奋的重要,给文学社社员以精神的启迪、引领。
反思:“诗外功夫”养育生命本体
“诗外功夫”,从“任务”走向“交流”:文学社这些活动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了学生那种日益增长的自主意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再加上文学社活动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由课堂扩展到了社会,学生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可以直接了解到各种新奇的事物,这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写作“任务”变为了自觉想要“交流”心中的感受,用笔串联起心中的音符,让心灵融汇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中。
“诗外功夫”,从“表象”走向“思辨”:对于学生来说,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思辨”充分体现了儿童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价值,是儿童表达智慧生成的契机,是儿童写作中必须发生的经历;“思辨”充满了个性的创造,是儿童获得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良性机制。文学社活动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放眼世界,关注人生,投身社会,体味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情意世界,从“表象”走向“思辨”。
“诗外功夫”,从“单一”走向“多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独特地思考。有了“我”,才会有个性,才会有真情。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即使面對同样的风景,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社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园地,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生长出千姿百态、摇曳多姿的个性之苗。
“诗外功夫”视角下的文学社活动,在儿童心灵深处播撒精神的种子,让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对生活有更深切的体察,进而获得渊博的学识、机敏的才智,深刻的见地、高尚的品格,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情感沟通等方面有更出众的作为,让写作成为心灵的歌唱!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的存在与表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叶,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