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移民音乐家在上海的音乐活动
2018-09-13刘畅
摘要:俄罗斯移民的许多音乐家除了在哈尔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音乐交流活动外,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比如上海市也开展了丰富的音乐交流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的音乐事业由于受到了俄罗斯移民音乐活动的影响,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断发展壮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关键词:俄罗斯 移民 音乐家 上海 音乐活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的俄罗斯移民人数有两万多人,他们其中大多数人的文化背景、音乐生活都对上海的音乐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现象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乃至此后的20年之内。在这个过程当中,俄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快速交流,不但提高了俄国音乐的国际地位,还促进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一、俄罗斯移民在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
上海公共租界成立之后,俄罗斯移民几乎都住在公共租界之内。现在的上海交响乐团就是当初在租界成立的,前身是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几乎是我国最早的交响乐团。这支乐团当时是由交響乐队和管乐队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俄罗斯移民是流亡到上海的,其中不乏音乐天才,为上海的音乐事业带来别样的味道。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梅百器(意大利人)开始领导这支乐团,他运转能力很强,将这支乐团推向顶峰,成为当时上海的名片。乐团所有的成员都是最顶尖的音乐家,其中有60%以上的成员都是俄罗斯移民,而且俄罗斯移民都是演奏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性人物。这支乐团的辉煌不仅由于管理者才能出众,还由于丰厚的经济支撑。比如当时乐团成员的工资都比较高,奖金等福利也十分丰厚,几乎所有的保障都得以实现,包括假期、医疗、出国参观旅游等等,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十分罕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保障成员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音乐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在管弦组当中,几乎全都是俄罗斯移民演奏家,他们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
二、俄国音乐家在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
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在历史上演出的曲目数量惊人,活动频繁。由于其名声在外,吸引了很多乐团外的音乐人士前来参与,这种交流活动一方面是音乐技艺的切磋,一方面是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上海是具有独特地位的大都市,不论在金融还是政治文化方面都是信息交流的中心,当时许多知名的音乐家都喜欢来上海,通过参加活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他们来到上海之后,都要和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进行合作,强强联手,上演精彩绝伦的表演。据统计,在梅百器担任指挥的23年间,有近百位演奏家与其合作,
如德国科隆乐团的法国小提琴家迪波与他的三重奏乐团来到上海进行演出,他们在世界巡回演出的间隙来到上海,为上海奉献了精彩的音乐盛宴,一时间传为佳话。还有俄籍歌唱家叶卡捷琳娜·捷莲基耶夫娜,她从哈尔滨而来,在合作过程中演唱了俄国的民歌,每次演出的时候都喜欢穿一件俄罗斯民族服装,加上她靓丽的外形,舞台效果极佳。这种活动让上海的俄罗斯移民十分感动,他们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另外还有叶甫利姆·金巴利斯特,他是俄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1927年从哈尔滨开完独奏音乐会后来到上海,将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晚会推向高潮,为演出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他的技艺自不必说,观众强烈要求他返场,一次次返场当中,他演奏了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格拉祖诺夫协奏曲》,巴赫的《前奏曲》等经典曲目,让人如痴如醉。
还有俄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他也是当时合作过的著名俄国音乐家。有人把他称作莫斯科大剧院的20世纪最伟大的歌唱家。夏里亚宾嗓音条件优越,音色具有天然的美感,音域宽广,舞台魅力极佳,在高音和低音的转接上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他的到来对于当时上海的俄罗斯移民来说,简直就是来自祖国的恩赐。对他们而言,夏里亚宾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英雄。举例来说,1936年夏里亚宾在去日本演出结束后,来到上海大光明影戏院开了独唱专场音乐会。在舞台上演唱了《伊戈尔王子》、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曲》《伏尔加船夫曲》以及其他一些歌剧的选段。当时许多俄罗斯移民都来到大光明影戏院,几乎所有的票都被俄罗斯移民买走,当听到夏里亚宾演唱了民族歌曲时,他们潸然泪下。据说当时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也参加了这场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还和夏里亚宾进行了音乐方面的交流。以上都是以个人身份和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进行合作演出的音乐家。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乐团性质的组织来到上海进行合作演出。比如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歌剧院成员曾抵沪演出整场歌剧,剧目有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威尔第的《茶花女》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去欣赏演出的观众里面已经有了许多中国人,可见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西方的这种音乐形式,并且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种交流是潜移默化的。
参考文献:
[1]章愚.我国的俄罗斯族[J].中国民族,1983(05).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俄罗斯移民音乐的传播与现状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D020)。
(作者简介:刘畅,女,硕士,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