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音乐与文化”的故事
2018-09-13黄文婷张珵
黄文婷 张珵
摘要:本文旨在对著作《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进行全面的剖析、解读,来了解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以此阐明各种音乐存在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音乐 文化 音乐人类学
近日拜讀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洛秦著、罗艺峰导读的《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一书,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了音乐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让笔者领略到了一番精彩纷呈的音乐与文化相交的二维空间。该书从不同角度出发,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音乐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蓝图,并用充分的论点依据剖析了这其中的内在联系。在《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基源》章节中,作者分析了各时期社会形态的不同文化形成以及它们对音乐形态的影响。举例来说,南美安第斯的排箫合奏强调通过音乐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高超的音乐技巧训练达到的是社会性目的,音乐仅仅是手段而已。因此,社会形态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变迁十分关键。在论题的后几部分,作者进一步分析了音乐的意义、功能和变更,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的差异体现,更深入地揭示了音乐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下就著作特点逐一予以阐述。
一、以讲故事的方式阐释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通读此书,不难发现作者喜欢讲故事。整本书可以称为是一部带着专业学术性质的“故事会”。洛秦不仅讲音乐的文化故事,还讲自己的故事,讲述一个音乐人类学家对音乐的观察,他懂得把自己投入到文化的故事中成为一个角色,“音乐是文化的产物,音乐行为与文化息息相关,离开了文化的解释,音乐的文化故事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意义”。所以,作者在书中不仅讲故事,也分析其文化的含义。他试图让读者透过这些浅层的事例去体会书中所要阐释的相关学术研究理论,运用人文叙事的写作手法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单纯性学术理论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使得受众群体不再单单地指向专家学者,而更多地涉及到一般性广大读者。
二、以导读的形式拓宽知识视野空间、帮助理解
该书一个不可忽略的特点即是导读。导读者罗艺峰教授长期从事音乐美学、音乐思想史、音乐人类学研究和教学,为中国学者进入东南亚加里曼丹婆罗洲进行音乐人类学考察的第一人。从他的导读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背景,还可以看到他从民族音乐学、哲学的专业理论及美学视角所做的内部学科解析。导读为读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学术文化分析及专业知识延伸,让读者在了解作者研究心路及目的的同时,还获得了一个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
笔者认为这样双层次、双视角、双性格的学术写作是值得提倡的,一面是洛秦充满趣味又寓意深刻的叙事性描述,另一方面是罗艺峰从民族音乐学、哲学专业理论以及美学视角做的内部学科解析。二者的良好结合,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书的学术价值。所以,它既不是书斋的 “学问”,也不是精英们居高临下的“研究”,而是音乐与文化缘分的言说;它不会令民族音乐爱好者们厌烦学术理论的缠绕, 而是在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性的认知与丰富的思考, 并由之丝丝入扣地习得一种有益的观念和方法。
三、结语
该书作者虽较成功地诠释了“音乐中体现了文化,文化中包含了音乐”这个概念主旨,但其中也仍有一些白璧微瑕之处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作者既然采用了“讲故事”的手法来进行叙述,那么在书中是否可以适当增加编配一些相应的插图,以使其能够更为直接、形象地向读者传达“故事”内容和人物形态。另外,书中每个章节前虽均插入一幅展现外国民间艺人演奏乐器或是制作乐器的图片,但这些画面却没有附任何的文字说明,这就可能会导致大部分读者将无法正确地理解插图的内容及其所要传达的内在信息,从而成为读者的一丝遗憾。
但白璧微瑕不掩美瑜之光彩,这种认识是感性体验与理性领悟的结合,既有理性思考,也有生动例证,让读者有深刻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为音乐爱好者献上了一部音乐理论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洛秦,罗艺峰.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修订本)[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罗小平.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谈洛秦的力作《音乐与文化》[J].中国音乐,2003(01).
[3]韩冬.音乐是无国界——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有感[J].民族音乐,2009(05).
(作者简介:黄文婷,女,硕士研究生,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张珵,女,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助教,研究方向:音乐)(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