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13何海娟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粗放型劳动力向精细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逐渐深入中高职的课程之中,但中高职课程内容在该专业衔接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中高职课程内容存在的衔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有效对策,以提高中高职的办学质量,为社会相关领域提供更多高素质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员。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技术;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课程随着相关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而进行深入改革,易导致中高职教育在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出现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安排,也阻碍中高职教育的更好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应用技术这个新兴专业,无法进行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中高职课程内容存在的衔接问题
(一)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物联网是新时代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发展空间,也被设置为职业学校的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和高职学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一样,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性,进而体现不出中高职的差别,无法进行有效的课程衔接。因此,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致使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中高职设置的课程内容未进行完美衔接。
(二) 中高职的专业设置存在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为了突显在精神的办学特色,便设置了一些与实际经济联系较大的专业,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但中职教育的水平较低,还没设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致使很多中职学校在毕业报考高职学校时,无法找到与自身专业相符的对口专业,进而影响了中高职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上的课程安排。因此,中高职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業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时候,出现专业衔接不上的问题。
(三) 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薄弱,教学内容重复
由于我国中高职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面未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在安排的过程中都是由职业学校进行编排,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为了提升社会就业率,课程安排更注重技能训练,缺乏对理论课程的重视,并且很少考虑中高职在该专业的衔接问题,所以,中高职学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些课程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就技能训练也有所重复,这就使学生很难适应和学习。
二、 解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与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的有效对策
(一) 中高职构建合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最新兴起的一个新专业,为了提升中高职课程内容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衔接有效性,就必须对中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模式进行有效衔接,构建和谐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中职的招生对象是初中生,则以就业为主要目标,课程安排的过程中更注重技能的训练,而且浅化了文化课程。因此,中高职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对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清楚定位,具有层次感,则可以设定中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目标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以及较熟练的从事网络工程建设、管理、应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而高职则为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物联网组建与管理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设计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二) 安排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为了促进中高职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上的有效衔接,首先教育局应设定中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统一的课程标准,在标准设置的过程中,要广泛征集意见,以中高职专业衔接为基础,再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安排,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课程内容安排应该由浅入深,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的培养,高职阶段注重技能的培养,根据中高职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例如,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中职可以开设网络操作系统、路由交换技术以及网络组建应用等相关课程。高职则开设中小型网络组建、网络数据库管理与构建以及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
三、 结论
综上所述,中高职学校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3+3”衔接教学模式,通过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让中职学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学历的基础上,到高职学校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中高职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卡丽比努尔·塔什铁木尔.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23):196.
[2]武献宇,谢金龙.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学园(教育科研),2013(02):19-20.
作者简介:
何海娟,江苏省连云港市,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