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人是原点

2018-09-13尚玉成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件知识点信息化

尚玉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每一句话都值得研究,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引领,由物及人,由建设到应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未来已来,回应时代发展,是责任,是趋势。但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尤其在应用中,是不是应该重点关注一下基于人的教育原点,去筹划、指导我们的应用工作,发挥好导向作用呢?

一、关于应用方向

首先,说说由资源引发的应用。当前的应用,基本是以课件驱动为主,课件来源呢?对于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老师,是自主制作或下载完整课件做二次修改;而操作水平较低的老师呢,大概筛选以后,拿来就用;还有甚者,个别产品全流程自动化,比如:课文请课件代读、知识点直接准备课件等等,只要老师点点鼠标,课堂任务似乎就完成了。

基于此,就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老师,会不会不备课了呢?会不会依赖性越来越强呢?会不会使这种应用模式形成习惯呢?会不会不思考了呢?如果是这样,还会有自我发展吗?这样对学生会产生什么长远的影响?值得深思。应该基于人本发展,考虑一下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否则,真的很可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应用方向呢?说最基本的两个应用——

首先,今天的时代发展,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交互式多媒体,它的基本功能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基本的学科工具、放大镜、探照灯、存储与回放、录屏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条件。有些交互式一体机已经具备了大小屏互动功能,即:手机、iPad等移动媒体可以与一体机之间实现互动展示,比如,用手机拍一下学生的答题过程,拍一下实物,展示手机上的信息等,是不是会让课堂更灵活、更高效?其实很多易上手的、简易的小功能就能很好地助力于课堂教学,而大家都没有真正地重视起来,还没有一个良性的导向,而形成了今天的交互式多媒体仍旧承担着先前幕布的作用,这不就是 “新瓶装旧酒”吗?

其次,说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在“三通两平台”顶层设计中被定义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助力于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设计。每位老师、每位适龄少儿、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空间,这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实现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同时,也是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空间,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核心平台。就教师与学生应用来说,教师在自己的空间或班级的空间,可以放置每堂课的关键知识点、导学案、小微课、截图、教学反思、课件等,学生可以课下自学、复习,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进行自我展示、问题交流、知识分享等。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是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载体。

那么,教师如何能够方便地应用空间呢?在日常应用中,课堂即时化碎片资源,比如:拍照、截屏、板书存储、课堂即时生成的微课等等,均可以知识点目录的形式上传至空间,形成知识积累、展示,以备学生温习、复习、巩固,使学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基于学生、教师、课堂日常积累的资源,更具有情感化因素,学生看着也会更亲切,是不是应该基于人本而考虑问题呢?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概念很大,如果换个思考方式,就会发现,其实也很容易,简单来说,就是“自然而然”地渗入到教学环节中。引用NLP(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来说,人在学习一项新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自觉不足—自觉不足—自觉有能力—不自觉有能力,可以概为:不觉不足—自觉不知—已知已觉—不知不觉,如果哪天我们的信息素养达到“不知不觉”阶段,也即到了深度融合阶段。

二、今天的数字教育资源

最近发现,无论是基层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是强调索取、利用资源,而此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完整的授课课件、教案等。为什么?因为老师需要,为什么老师需要,因为老师自身没有制作课件的能力。那么,拿来就可用吗?我想,有一部分优秀老师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借鉴,这是负责任的,是为自身发展负责,为学生学习负责的老师;而有一部分老师,会不会拿来就用了呢?长此以往呢?后果不堪设想。

资源,我想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教师学习、借鉴类资源,比如课件、教案、教学反思等,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二是教学素材类资源,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以实现自主设计的课堂目标,这才是我们的教师真正需要的资源。三是资源就在自己的课堂上,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开放思维,打造符合今天实际的思维模式,去形成自己的资源。

有些时候,我们其实神化了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应用,如果深究,就会发现资源的形成与应用,其实不仅是动动手指,拖曳一下鼠标,最重要的还是开放我们的思维,有一个好的应用导向,如果走出固式思维,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

三、关于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应用

无论是在管理中,还是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以生为本,不考虑学情,表面上似乎提高了课堂效率,实则不然。目前这种盲目应用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如果日常孩子做试卷,老师不批阅了,全程依赖信息化手段來完成,尤其是主观题,老师对学情的掌握会不会有所失呢?有人说,系统会做出知识点分析和数据统计。但是,教学仅仅靠这些就行了吗?

信息化可以助力教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是要警醒,理性地正视技术的利与弊,应该让信息化去代替教师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如果全部代劳,也许会产生更可怕的、更深远的影响。

四、关于平台思维

当前,从国家到省级、到各地区,均在根据地区实际,建设自己的云平台,以推进“三通两平台”的顶层设计。有人说,这样有必要吗?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呢?基于我们学校实际来建不好吗?再者,现在的应用工具这么多,比如QQ、微信等,把当前的好多功能已经实现了呀。未来的教育信息化,是推进个性化学习的时代,是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的时代,那么,如何实现呢?需要数据的支撑,数据就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建设与广泛应用,否则如何做到区域教育问题的发现与挖掘、质量分析、行为分析、历史状态分析呢?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需要收集小数据,形成大数据,让教育尊重规律,走向教育信息化;再通过计算、分析,把大数据变成小数据,则是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个性化。

平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始终在路上,注重教育用户体验,符合我们的教与学、符合教育规律,大数据思维需要渗透到每位教育管理者的头脑中。

猜你喜欢

课件知识点信息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