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诸多理论流派视域下的文化批评

2018-09-13张超

参花(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下,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批评逐步成为热点。文化是一个广博的概念,其本身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新世纪的话语空间中与消费文化又紧密相联,因而对于文化研究的理解需要从不同角度和学派展开。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通过“良知”思考人的存在;后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拉康以精神分析的理论介入文化批评;法兰克福学派则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介入文化批评研究,由诸多思想家对文化批评观念的解析,形成文化批评领域的文艺争鸣。

关键词:文化批评 存在主义 后结构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从文学研究谱系上看,文化批评是存在于当代文学社会学中的理论形态,是对于“形式主义批评”和“英美新批评”的反驳,重新建构文学和社会间的关系,以否定之否定的姿态借鉴吸收语言学转向的核心成果。

一、文化批评的概念

文化批评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文化批评,即严格意义的文化批评,主要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式。广义的文化批评,即一般所说的“以文化学理论去研究文学”,或者“借文学文本来分析文化”等。

二、文化批评与传统批评方法的差异及历史演变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与传统方式相比,当代外部研究的重点比较分散。传统外部研究从作家入手,围绕作家作品的创作、时代和思潮等要素进行研究。而当代的外部研究会在文本的生产,以及之后的消费、体制和传播等方面关注对象的变化。变化是历史演进中唯一不变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为文学研究带来社会学视角,进而形成文学文化意义上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学者的文化批评研究取得瞩目成果。其中,被誉为20世纪“美国知识分子中最重要的批评家”的特里林以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为研究主题,其主旨在于确定自我文化批评的界定风格。而后,特里林、艾略特和利维斯等学者的理论又在新的文学文化研究中被颠覆。所以,批评实践和观念本身均不是静态持续的。

三、存在主义、后结构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等诸多思想家对文化批评观念的解析

(一)海德格尔模式

海德格尔的文化诗学研究是把诗歌语言——“诗语”与作者相连接,将存在、真理等哲学因素共同思考。他认为诗的最原始为语言,诗的原初形态在语言中留存。诗发生在语言当中,以含混和多意使人和文化环境间保持“接近—远离”的两重关系。

海德格尔强调“思维是在思维者历史性对话中创造的存在真理”“思维必须是在存在本身之谜中进行创造的东西”。[1]他认为,读诗要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体会到“存在”的真理,在阅读中诗意妙悟人生高境界,建构人性的诗意语境。他认为诗能连接天与地,人们在品析诗歌时以“顿悟”“冥想”情态进入意境等方式,与历史文化感应,找到人性和世界的尺度,达成人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祥和,找到诗意生存的栖居方式。

(二)作为批评理论的拉康主义

拉康从语言学出发来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学说,他提出的诸如镜像阶段论等学说对当代理论有重大影响。拉康之所以是拉康,是因为他的创想精神及生命特质,其核心在于把生活本身转化为语言,使之戏剧般地存在。与此同时,拉康又善于使自身的角色复杂化和不断层次化,使自身与他者建立强而有效的具有生产性的紧张关系。

拉康创造性地认为无意识中的变形以及变化正像是语言学中的转喻和隐喻。在拉康看来,无意识作为一种欲望总会在语言结构的缝隙中,在漂浮的能指链上流露出来。无意识并非无规律可寻,它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因此必须深入到结构语言学的领域去进行探讨,而不是停留在生物学层面上的解释。[2]这样,在拉康这里,能指便成为“漂浮的能指”,而无意识具有了语言的结构。

(三)本雅明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他们的特点是建立了专门的批判理论,进一步探究人在历史演进中的功能和作用。

本雅明是法蘭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人称他是“欧洲最后的文人”。纵观本雅明的人生,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使他的一生好像颠沛流离的戏剧,驱使他流落,让他触碰整个欧洲的震惊。张旭东曾指出:“从象征的角度看,个别与普遍,特殊与一般,短暂无常与永恒不朽都可以在内在经验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内容与形式构成了艺术作品乃至历史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象征中,世界呈现为一种理想状态。[3]”

由此,新兴的文化研究并不是要简单地回到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是一种经过辩证吸纳机械反映论,扬弃简单阶级论以及重组经济与文化,文学批评的政治关联的文学社会学。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法]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3]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 1985-2002[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作者简介:张超,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为存在主义所受责难的辩护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杰克·伦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残酷现实·破灭理想·无奈逃避——戏剧《愤怒的回顾》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