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的故事演变来源及其发展
2018-09-13胡依肖
摘要:“度柳翠”的故事最早在宋朝张邦畿的《侍儿小名录拾遗》以“红莲与至聪”命名,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若干支派。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这一故事的演变,总结其来源及发展。
关键词:话本小说 故事 民间传说
几百年来,“度柳翠”的故事传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在宋朝张邦畿的《侍儿小名录拾遗》以“红莲与至聪”命名故事,红莲来自民俗的美女,至聪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演变为若干支系,形成“柳翠与月明”“红莲与柳翠”“红莲与五戒”等题材。
话本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见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9,讲述了一个关于“和尚投胎成妓女”复仇的故事。小说中玉通和尚的前世今生,其实包含着“红莲诱玉通”与“月明度柳翠”两个不同的故事,然而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被融为一体。两个故事各有其演变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根据谭正璧先生考据,一种观点认为,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红莲诱玉通”來源于北宋《古今诗话》的一则故事。原文如下:“五代时有一僧,号至聪禅师,祝融峰修行十年,自以为戒行具足,无所诱掖也。夫何,一日下山,于道旁见一美人,号红莲,一瞬而动,遂与合欢。至明,僧起沐浴,与妇人俱化。
这是“红莲与高僧”故事最早的记载,高僧修行多年却最终敌不过美色的诱惑,从宋元时期的市井文化层面来说,旨在宣扬“食色性也”的民间审美意趣。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前半部分虽也在讲述关于“红莲与高僧”的故事,前因后果却与之截然不同,只是借鉴了“美女与高僧”这种设定。反之在《喻世明言》另一个话本《明悟禅师赶五戒》中,五戒禅师因为少女红莲貌美而主动收用了她,与《古今诗话》中的情节更加接近。
另一种观点认为,《月明和尚度柳翠》中“度柳翠”故事来源于元人李寿卿的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其讲述了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染微尘,被罚往人间,沦为风尘妓女名唤柳翠,后经月明尊者三次说法顿悟重新升天。其中以董康的《曲海总目提要》最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其卷1《度柳翠》条提到:“元人王实甫撰。(《录鬼簿》及《太和正音谱》均做李寿卿撰,仅《柳枝集》本注称或云王实甫作。误。)”
李寿卿的《度柳翠》是一部典型的“度脱”剧,其主题思想主要是宣传佛教的“度脱”观念。“柳翠”与“月明”这两个名字更是具有相当丰富的象征意义。柳翠一词是妓女的代名词,唐传奇《柳氏传》中,韩翃作《章台柳》一诗用以感慨他所爱的妓女柳氏被人抢夺之后的无奈,此后“章台柳”意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物。而“月明”一词最早见于一首著名的禅诗中:“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在杂剧《度柳翠》中写道:“这月明曾碾破银河万里空,这和尚曾击响金陵半夜钟,端的个洗碧落露华浓。”正是对“月明”象征着佛法普照人间的最好解释,整个杂剧在曲牌和文辞上也颇具禅意。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早将红莲故事与柳翠故事相结合见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所记载的民间传说:“相传绍兴间柳宣教者,尹临安。履任之日,水月寺僧玉通不赴庭参,宣教憾之,计遣妓女吴红莲,诡以迷道,诣寺投宿,诱之淫媾……已而询知京尹所赚也,惭怩而死,恚曰:‘吾必坏汝门风。宣教寻亡,而遗腹产柳翠……既而家事零落,流寓临安,居抱剑营……如晦乃以化缘诣柳翠……柳翠言下大悟……从所度也。”这则民间传说最早将“红莲”与“柳翠”故事结合起来,但只是简单的故事梗概,对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缺少细致的刻画与描述,仅是红莲与玉通、柳翠与月明两世因果故事的雏形,直至徐渭的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才正式将这个民间传说完整细致地呈现出来,对于红莲如何设计诱惑玉通破戒进行详细描述,也增加了“玉通和尚骂红莲”的故事情节。总而言之,《翠乡梦》从情节、人物方面来说,正是脱胎于田汝成记载的这则“度柳翠”民间传说。而冯梦龙的话本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则将《翠乡梦》的情节完全照搬,以话本小说的形式将红莲与玉通、柳翠与月明的故事讲述出来,使得“度柳翠”的故事更加生动完整。
后来红莲与柳翠的故事不断演变,整个故事变得更加曲折离奇。据载,徐渭的《翠乡梦》在当时上演后引起了轰动,广大文人纷纷效仿与续写,其中就有临川的好事者吴士科续写了《红莲案》,他可能是因为故事中红莲诱玉通破戒后,下文就再也没有提到,想给红莲一个结局;而且玉通的仇恨似乎没有消解,所以将徐渭引入剧中,并且增加了一系列人物如匡罗输、胡宪宗、张元忭等,给予红莲与玉通、月明与柳翠故事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至此,本文对“度柳翠”的故事作了一个简单的概述与梳理,细观“度柳翠”话本的生成与演变,我们会发现话本小说这种通俗文艺在创作时,习惯采用“名篇拼合”的原则。即说书艺人倾向于从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中吸取养料,将其经典且引人入胜的部分拼凑在一个故事当中,以吸引读者和观众。
(作者简介:胡依肖,女,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词曲学)(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