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葬花吟》有感
2018-09-13颜新月
颜新月
今天读到《红樓梦》第二十七回,被林黛玉吟咏的《葬花吟》吸引。《葬花吟》是对林黛玉身世遭遇的悲情感叹,同时也是作者曹雪芹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不仅是林黛玉看到满园遍地的花而悲春,更是因花想起自己悲凉的身世遭遇而悲叹,世间有谁能够怜惜我呢?接着,作者又描写了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凋残的桃花和梨花,少女心疼残败的花儿,有些厌烦柳絮与榆钱子的显摆。春天,燕子衔来春泥、鲜花垒成散着花香的巢儿,来年再叼衔花草时,老巢已经随死去的主人倾落。少女感叹燕子为了自己而对花草的无情,它们不懂得怜惜花草。接着写被刀风严霜摧残的花枝,被狂风吹散的花儿再也寻不到了。看到这些,少女满怀愁思,难以寄托,只能一锄锄地葬了满地的花与空枝。空枝上,洒满了少女的泪水。
夜幕降临,杜鹃泣血,少女忍着痛抗锄回房了。可是,闺房里像愁惨的黄昏,冰冷,还下起轻寒的春雨。没有人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伤心,“一半爱惜美好的春光,一半恼恨春天的逝去”。多愁善感的少女为春天悄然来去而悲恸,就像少女自己一样,也是悄然归来又悄然逝去。昨晚,少女听到花儿与鸟儿灵魂的歌唱,却无法挽留它们。少女希望能够有一双翅膀,飞到天地的尽头。少女自叹,可那又怎样呢?那里有没有葬骨的洁土。不如像花儿一样埋葬在洁净的泥土里,保留绝世芳华,待来年风华绝代。少女希望自己能洁净地生来,洁净地死去,不沾染河沟里的污秽。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谁?”少女哀婉,我为花儿葬身,哪天我命丧时,谁把我埋葬?谁又知道我是谁呢?花儿凋零、春天逝去的时候,就是闺中少女白发如丝、死去的时刻。
曹雪芹全诗以少女林黛玉的口吻来抒发惜春、悲春的情感,更是以花喻人,是林黛玉,也是作者,他们都在感叹自己悲惨的身世遭遇,悲叹人生在世,匆匆而已。而那些摧残花的事物,都是俗世的恶人,更是黑暗社会里的恶势力。作者把花的命运与林黛玉、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控诉。
这首诗也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预示着宝黛爱情与命运的悲剧。落花本是红颜薄命,林黛玉又为花缝香囊,为花埋葬,为花哭、作诗,而“花落人亡两不知”就是指宝黛两个人的命运。这一系列行为写尽林黛玉的痴情,也只有贾宝玉理解林黛玉。
不如意的时候,伤春悲秋是在所难免的。作者却能把这份凄凉写得淋漓尽致,只说“满纸荒唐言”,他哪里知道已经写入人们的骨髓,与其说葬花,不如说是葬自己。林黛玉希望自己能够洁净地来去,不沾染世俗的污秽,即“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后文印证了前文的预言,黛玉死了,宝玉过着流亡的生活,不变的是两个人洁净的气节。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这首诗不仅是林黛玉一个人的诗谶,也是贾府所有女儿的诗谶,只是所遭受的厄运不同而已。当作者无法抗衡恶势力的时候,他就以贾府的衰败,让大观园的所有女儿承受红颜薄命的痛。作者本是爱惜女儿的,就像爱惜春天,大观园女儿悲惨的命运是作者对黑暗社会最有力的控诉。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说得多好,花落人亡那又如何?洁净地生,洁净地死才是灵魂最好的归宿。肉体就让它自然地幻化吧。(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