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工作的现状

2018-09-13郭俊峰

记者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聋儿康复训练康复

文 / 郭俊峰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特殊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中国特殊教育的康复工作以政府行为提出来还是从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及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后开始的。三十年来,中国的特殊教育在政策、体系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史已经过去,了解现状,有利于认清挑战,把康复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展势头良好

(一)认识不断提高

任何事物的发展,首先必须是理念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对康复工作的开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特别是人才引进、专业设备的投入,促进了康复事业的发展。以前,很多特殊教育工作者认为康复工作在特殊学校中只需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不用面对全体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康复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到所有的残障孩子都是需要康复的,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康复,比如言语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等。要想让特殊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必须重视康复工作。

(二)安置模式多样化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安置,大多数和普通学校一样按照年龄分班,也有少部分学校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按照能力分班。随着“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观点的提出,在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下,很多特殊教育学校都招收了一些特殊的教育对象,比如孤独症儿童、脑性瘫痪儿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现在基本形成了以在智力障碍班随班就读为主的安置模式,也有的学校把孤独症儿童单独编班,加强感觉统合训练,把脑性瘫痪儿童单独编班,加强肢体训练等。总之,特殊康复对象安置模式的多样化,为康复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机会,也使特殊学生受训的机会大大增加。

(三)重视家庭、社会的力量

康复工作要想深入开展,没有家庭、社会的支持是很困难的。最近几年,康复工作已经开始重视家庭、社会的参与。有一位资深的聋儿康复专家指出“一个聋孩子最终能否康复,康复的效果如何,家长的作用占到70%”。这充分说明家庭在康复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康复的成败至关重要。现在各个特殊教育学校都利用“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节日进行宣传,引起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对康复工作的重视;还有的地区利用人大、政协提案的方式,争取社会对特殊教育的支持;有的学校和一些医院、康复机构联合,共同开展康复训练,实现资源共享。

(四)康复师资逐渐专业化

影响康复效果的关键是师资。1994年开始,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办学,创立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专业,把康复听力学、教育听力学纳入了教学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科研机构、各高校等单位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了一批特殊教育人才,在客观上提高了康复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了康复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特殊教育系以及与康复训练有关的高校都设置了相关的康复专业或课程。这些毕业生的加盟,使康复队伍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五)教材和评估朝专业化、地方化发展

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在康复教材的使用上采取的办法是以一种教材为主,综合其他的教材,最终由教师进行重新组合。也有一些师资比较强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始了自编康复专业教材的尝试。康复工作的系统评估体系已经受到各校的重视,有很多学校已经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康复类型进行康复评估体系的制定,这虽然只是一个开始,但至少认识到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六)教学形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

班级授课制是各类学校沿用多年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对于特殊教育的康复训练是否合适,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目前,香港的主题教学(分组进行)、台湾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教学组织形式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优化。有专家指出“特殊教育学校不搞个别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好像灵魂都没有了”。这句话强调了个别化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开始尝试个别训练、小组训练和班级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七)康复设备逐步普及

康复设备的投入需要一笔不小的经费。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来说配备专业的康复设备是较困难的。学校有的是通过企业赞助,由企业献爱心的形式获得捐助,得到康复设备;有的是香港、台湾、美国的基金会赞助实验项目,同时有设备的投入;有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兄弟学校购买了新的设备,旧的设备就捐给了相对困难的学校;也有的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残联等部门统一配发康复设备;还有一些是家长捐助的等等。当然,大部分的康复设备还是当地财政解决。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学校得到了康复设备,就可以为需要康复的孩子进行有专业设备的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就是好事,应该积极提倡多渠道解决康复设备的问题。

二、总体发展不平衡

(一)康复整体水平差距明显

特教学校分布城乡差异比较大。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但乡村地区特教学校数量仅占5.5%,50%以上的特教学校集中在大城市。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康复水平较高,发展速度快,不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都很大。有些地区已经很有规模,建立了单独的康复楼,购买了先进的康复设备,引进了专业的人才,康复训练的效果也相对好一些。而与此相比,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或地区,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康复工作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二)不同残疾类别的康复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范围来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起步相对较早,效果也相对明显,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他的残疾类别,比如孤独症,由于康复难度大,仅仅北京、深圳、上海、南京等少数几个地区开展的相对较好,严重影响孤独症康复事业的发展。

三、面临许多困难

(一)缺少康复训练基地

康复训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需要特定的场地和设施。比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就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孤独症的孩子康复训练就需要一些感觉统合类的器材和相对安全的训练环境。因此,仅仅依靠普通的教室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是有限的,但目前的现状是普遍缺少专业的训练基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康复训练室。

(二)经费和专业人才方面投入不够

康复事业是需要经费投入的事业。比如,进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助听器投入是必须的,另外还要有听力检测设备、耳模制作设备、助听器维修设备、语言训练设备等等。孤独症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都同样需要不同的专业设备。不仅仅是设备的投入不足,在专业人才的投入上也明显不足。很多地方既没有专业的师资,又没有经费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只能是闭门造车,没有一个好的康复效果。

(三)康复观念陈旧,康复手段单一

近几年,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就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康复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或智力障碍,而是既有听力障碍又有智力障碍,甚至还有视力障碍,更有甚者是多重残疾类别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同样需要康复。康复对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的趋势,给特殊学校的康复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特殊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康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缺乏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康复教材

教材是教师们教学的抓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材的选择。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些新兴的康复项目连专业的教材都没有。比如孤独症康复,专业教材明显缺乏,很多都是直接从台湾、香港、美国的资料中翻译来的,而不管是否符合我国学生的实际。

(五)缺少系统而专业的评估方案

教育评估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得到合理教育安置的前提。评估工作对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是众所共知的,但目前缺乏系统而专业的评估体系。现在做的比较好的是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评估,其他康复类别的评估做的不是很好,特别是近几年新兴的康复类型,评估的资料就更少。而缺少基线评估的康复训练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殊学校的康复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事业必会更加辉煌。

猜你喜欢

聋儿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