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8-09-12狄先艳
狄先艳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9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01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突然中断后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疾病,该疾病属于发病概率比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1]。因此,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死治疗重视程度非常高。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旨在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9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男31例,女17例,最高年龄85歲,最低年龄54岁,平均年龄(67.93±8.17)岁。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最高年龄84岁,最低年龄55岁,平均年龄(67.89±8.11)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选择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同时保证患者充足睡眠,给予吸氧、平衡电解质等治疗,从而有效防治脑水肿、血小板聚集、脑血管扩展等。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治疗同上,重要选择清窍通络方治疗,药方主要包括30 g伸筋草、30 g茯苓、30 g黄芪、10 g水蛭、10 g全蝎、10 g红花、30 g丹参、6 g皂荚、10 g胆南星、
10 g半夏、10 g僵蚕、30 g地龙、20 g石菖蒲、20 g郁金、20天麻、20 g钩藤等。用量:一剂药用两剂水煎成一剂药汁,分三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评分量表评分,总分为42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根据Barthel 指数[2]测定,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概率也越来越高。急性脑梗死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诱发。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吸氧、调节作息、调节电解质平衡等方式来治疗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单纯的西医治理已经不足以
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临床上开始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西医治疗,来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更低,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更高。该研究结果与姜秀云,杨帆,岳贝贝,等[3]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MCP-1、BDNF水平的影响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林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vWF、APN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6):768-769.
[2] 曹盼盼,吴明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6):26-29.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