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2018-09-12张珍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张珍丽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60例与实验组(中西医结合)7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显著低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97.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0.0%高于实验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西医治疗应用于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腹泻;脾肾阳虚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2..01

慢性腹泻在消化系统临床中为多发与常见病,且病情易复发、病程长,致使患者病情不易愈合[1]。腹泻是指大便较稀,每日排便量>200 g,且病程超过四周属于慢性腹泻[2]。为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的临床疗效,故本研究针对本院选择的13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70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70岁,平均(47.5±3.7)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2.8±1.2)年;实验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30~68岁,平均(49.0±3.7)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4±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蒙脱石散(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3 g,国药准字H19990307)。用法用量:口服冲剂,3次/d,1袋/次。(东北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国药准字S10950019)。用法用量:2片/d,3次/d。治疗时间为15 d。实验组在对照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方法为止泻汤,肉豆

蔻12 g,补骨脂、益智仁、各15 g,茯苓、炒山药、白扁豆各20 g,乌梅5 g,黄连6 g,甘草6 g;阳虚者另增加干姜10 g,炮附子6 g。气虚者另增加升麻6 g,党参15 g,黄芪30 g;腹泻不愈者加诃子10 g,石榴皮15 g,用水浸泡半小时,在进行煎服文武火交换使用,1剂/d,分别在早与晚饭后30 min~1 h温服。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依据《中医新药指导临床研究原则》进行患者临床疗效评分,90%~100%为痊愈,症状显著改善;60%~90%为显效,症状有所好转;30%~60%为有效,症状改善效果不

明显;<30%为无效[3]。观察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便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u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疗效低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采取西医治疗对照组便秘12例,总不良反应率20.0%,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仅便秘2例,总不良反应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腹泻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腹泻、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等,主要原因为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长期腹泻可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两种互为因果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显著低于采取中西醫结合治疗的实验组97.1%,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分析西医临床上主要针对症状治疗,此种治疗方式属于治根不治本,易引起治疗不彻底,疾病复发等问题。而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属于“久泻”,且久泻无火,多半是因脾肾阳虚,所以在治疗时应治本与治根联合处理。对于中医止泻汤处方药里有健脾补气和渗湿、行气消食、补肾壮阳、温和诸药等治疗疗效[4]。本文结果显示:采取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0.0%多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2.8%,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分析中医止泻汤治疗中的黄连清热解毒效果可对抗西医治疗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的便秘不良反应,而甘草具有中和药物的效果,药物的配伍有补气血、利尿化湿、健脾胃等作用,全部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散寒止泻、温补脾肾等功效。而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可治疗体内肠道菌群失调作用。而受外部环境与时间例数等限制,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

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分析予以充分补充。

综上所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慢性腹泻脾肾阳虚患者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状况,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

参考文献

[1] 妥 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6):542-543.

[2] 孟双全.蒙医药治疗慢性腹泻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0):4.

[3] 王万卷,宗湘裕,杜长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62例[J].吉林中医药,2015,35(2):159-160.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