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9-12吕干云金园媛李先允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能源互联网电气工程

吕干云 金园媛 李先允

【摘 要】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 南京工程学院结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及电气工程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通过构建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的协同创新课程体系、协同项目训练计划和导师团交叉协同培养,探索了一套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电气工程;协同培养;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TM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1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5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ergy Internet,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explored a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urse system for the maste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the cooperative project training plan and the cross training with the tutor group,a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echanism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for these colleges is explored.I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Electrical Engineering;Collaborative training;Energy Internet;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0 前言

2015年9月26日,習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习总书记站在世界高度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重大创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需要大量传统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还涉及电气、电子信息、机械、材料、通信、环境等多个技术领域,关联到电力、能源、信息、通信、制造等多个领域行业企业。然而,当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相对单一技术领域开展人才培养,不能很好满足当前产业技术发展对工程科技复合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和协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趋势下,电气工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学校各学科之间、与科研院所及骨干行业企业间进行联合协同培养研究生,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植根于高水平、宽视野的科研实践之中,实现了课题、导师和学生的有机结合,为电气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南京工程学院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试点单位之一。该校电气工程领域一直以来面向电力行业办学,为我国电力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该领域自2012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6年来依托“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密切联系能源互联网相关行业企业,结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和能源互联网发展对电气工程领域创新人才需求,通过构建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的协同创新课程体系、协同项目训练计划和导师团交叉协同培养,探索了一套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特别培养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专业硕士工程创新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所得结果可为全球能源互联背景下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借鉴。

1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协同创新课程体系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以电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需求为目标导向,在电气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探索和构建了系列化的协同创新课程体系,如图1,很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协同创新课程体系中,依托学校电力、自动化、能源、通信、管理等多个学科资源及江苏电科院、南瑞集团、南自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构建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基础训练模块、综合创新模块及专业实践模块等多元协同的创新课程体系,在协同创新中心合作院所和企业为主导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行业专家创新创业课程讲座,通过与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研发和生产等企业合作,探索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协同项目训练计划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依托“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大量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优势资源,建立实施了面向电力和全球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协同创新项目训练计划,构建了学生工程认知基础训练、工程综合创新实践训练、专业实践项目训练的三层次协同训练,将学生科创课题、导师团科研项目、技术发明培养等科创训练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有机形成了“协同创新项目训练计划”,如图2。

通过开展上述多个方面的协同创新科研训练,特别是全球能源互联网行业急需的工程创新能力训练,并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切实提高了学生科研能力。

3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导师团交叉协同培养

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涉及电气、电子信息、能源、机械、环境等多个技术领域。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建立了学科交叉的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导师团协同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骨干企业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制定机制定期安排多领域导师团的集体指导,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多学科专业分布优势,开展了跨学科交叉协同培养探索,依托科研课题建立了导师培养小团和学生合作课题组。另外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电力骨干企业的校外导师团进行研究生协同联合指导,使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植根于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之中,实现了一流课题、一流导师和一流学生的有机结合,促进了研究生质量的快速提升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4 培养取得的成效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领域通过与能源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多学科、多行业企业开展多元协同培养,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专业硕士培养道路。近年来,学校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所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有:

(一)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以电气工程领域首批入学的2015届17名研究生为例,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研发课题达20多项,其中通过产品型式试验的课题3项,通过资质单位验收课题12项,承担江苏省研究生科创项目6项,校级科创项目30余项,在权威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刊物上共发表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EI检索6篇,在校期间共申请专利36项。

(二)导师团和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到2015年导师团队伍已遴选了校内导师33人、校外导师34人,均为高级职称,其中省级技术顶尖人才 15人,国外名企名校专家教授8人,来自三菱、GE和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建成了3个校企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大创基地、13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平台。

(三)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

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形势十分喜人。首批2015届17名研究生中,15人参加国家电网公司招聘考试,均被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福建等省电力公司录用,1人被世界500强企业金佰利(中国)公司录用,1人考取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2]孙玲芳,李贺,陈思光.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99-101.

[3]刘合群,张筠.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协同理论的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11-15.

[4]向晓东,张慧灵.理工科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6):26-28.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能源互联网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实现形式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