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

2018-09-12李藤均郝大伟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

李藤均 郝大伟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的一种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当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政策文件精神对现代学徒制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职学校实践试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同等重要,虽然我校未能进入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名单,但本校借力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践研究》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工作,本文针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相应经验。

【关键词】模具;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06-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49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础性工程建设。现代学徒制是将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机制,它要求学校和企业协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生产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相较于传统职业教育在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训教学场地和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等支持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下,建立良好的校内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是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岗位学徒一直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而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借鉴以徳、英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形成的。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2]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2 正确引导新生认知现代学徒制

近年来,我校陆续与广东省恒基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顺威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和协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开展“2+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即两年在学校,一年在企业。在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出台时,我校与合作企业佛山市和协模具制造公司建立了“企入校”背景下的车间课堂、双导师指导、理实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采用“1.5+1+0.5”学制模式,在学校学习模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技能后,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岗位生产与技能学习一年,最后半年脱离师傅帮教、自主顶岗生产。对2015级模具班学生开始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班试点工作,由于本批次学生是经中考招生考试录取过来,存在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对模具专业不了解,需向他们及家长介绍模具专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并参观了解和协模具制造公司,清楚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发展观,让家长们理解和支持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对顺利推行试点现代学徒制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基础作用。

3 “三段培养、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 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为学习场景,以岗位生产任务为学习载体,有效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错位的问题。将中职模具专业岗位群分为车削加工、普通铣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磨床加工、钻床加工、快走丝线切割加工、模具装配和模具安装与调试。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由企业师傅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制定初步的岗位技能教学目标。构造专业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构建成理实一体课程群,学校老师紧贴中级模具工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群教学计划。

3.2 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教学运行机制

中职学校与合作企业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岗位技能要求和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符合“1.5+1+0.5”学制的课程计划(如表2所示),以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正常开展。课程安排是:第一、二、三学期在学校教室和实训车间完成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基本完成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理论课和专业基础实训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机床操作能力——称为识岗阶段(认识实习阶段);第四、五学期在学校内的企业车间以企业岗位要求为依托,培养专业综合能力。通过生产实践了解生产过程,以岗位任务要求为标准,掌握各个工作岗位的基本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称为跟岗实习阶段;第六学期安排进入各个合作模具企业车间,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发展。从企业车间各个工作岗位中选取一个,作为今后重点突破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巩固与提升该岗位的专业技能水平——称为顶岗实习阶段。

3.3 企业教学管理机制

因为现代学徒制班级教学主要是在企业车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学徒制日常管理工作正常展开的重要保障。学生(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有学校与工厂的双重任务。在学校学习时,他们只需要遵守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即可,同时他们又是企业的岗位学徒,在跟岗、顶岗实训阶段要求学校必须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实习管理办法》,如 (1)上班管理:不准随意离开自身实习岗位;听从师傅指导,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爱护工具、量具,节约原材料;尊重师傅和其他工作人员,听从安排;等等。(2)考勤管理:学徒在跟岗、顶岗实习阶段,上班执行企业打卡考勤,班主任每天核查上班情况。可将班级出勤管理引入岗位班组管理:上班迟到3次累计为旷课一节,迟到超过半节课时间作旷课一节;请假3天以内由班主任、实习单位主管共同审批,3天以上则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若旷课(包括迟到折算)达14节则需联系家长共同商讨学生问题缘由,联合企业协商解决学生的实训问题;出勤、事假严重者可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处分;一学期旷课(旷工一天计7节)累计150节或事假累计达2个月,学校可准予退學处理。(3)其他补充规定:学徒必须参加岗位技能鉴定,做好实习小结并上交存档;学徒与实习单位的员工产生矛盾,需及时告知学校负责人;等等。(4)安全措施:建立实习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校、企、生、家四方签署安全协议,落实实习安全责任人;健全安全事故通报机制;为实习学生进行“安全险种”投保,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有关伤害事故等。

跟岗指导教师与带教师傅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岗位考核表》,如:工作表现(纪律、工作态度与表现、等)、基本技能(设备操作使用、工艺执行情况、质量检验、设备保养、等)、职业素养(6S管理、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职业发展、反思与创新、等)、等等一些内容。六个跟岗轮训项目逐一跟岗实习结束时由带教师傅、跟岗教师进行主观评价,选修的2个综合性跟岗岗位则由班组组长依据班组员工反馈作出主观评价,每一细分项目考核结果分为:A、B、C、D四等次,综合考核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等级作为学生学期实习课程期末成绩。在跟岗、顶岗实习的每个学期里都对综合考评优秀、良好的学生授予“三好学徒”、“好学徒”荣誉称号,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在毕业时作为企业优先选聘的对象。

跟岗教师、班主任和实习学生实行1周一次班级例会制度。向学生传达学校、企业有关消息和事项;持续强调安全生产教育;了解实习学生思想动态,集中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校企加强协调沟通,适时调整学生的实习状况。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若干学生家长代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带教师傅实行1月一次例会制度。多方通报学生实习情况、教学计划进度。共同研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实现教学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案。

4 小结

模具2015级学生自尝试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至今,现全部学徒已进入第六学期的顶岗实训阶段。现对一些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些归纳、整理和建议对策。

如何促进提高跟岗教师的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带教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积极性是全局的关键,后者尤为重要。应完善政策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为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造政策条件,如:企业培养成本补偿、减税降费、带教津贴等。应更加完善制定“双导师”管理办法,包括(1)明确双导师教学职责、权限和聘任条件;(2)建立双导师互聘共培长效机制,解决可持续性发展问题;(3)双导师工作考核、待遇措施,解决工作积极性问题。完善实施相应的契约协议,以保障学校、企业、学生各主体责任、权利、义务及处置办法,如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培养协议、企业与学生协议、学校与家长协议。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其人身安全。

每月校企例会邀请若干家长代表出席,加上不定期的邀请不同的家长代表进入企业车间观摩现代学徒制进展工作,大大增强社会对此培养模式的认同度,十分有利于家校联合共同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

一个企业按自身产能设定岗位群,难以承担超额学生进入跟岗、顶岗阶段。带教师傅既承担生产任务又承担带教任务,若某一岗位存在过多的学徒,则带教师傅分身乏术,不能很好地实施岗位教学。也由于带徒激励机制缺失,带教师傅优先考虑的是保证生产任务达标完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这一目标就变成了天方夜谭,学徒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消磨。在种种制度缺失的情况之下,应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可以根据识岗阶段综合评价推荐适合的学生人数进入跟岗、顶岗阶段实训;利用每周例会提醒学生要主动多看、多问、多动,积极协助完成生产任务;在每月校企例会中多提醒带教师傅适当放手给学生实践等。跟岗、顶岗阶段的教学主体虽然是企业,但完全依靠带教师傅也不行,每一岗位安排一位跟岗教师就十分有必要。跟岗教师发挥能说会道的长处,将师傅的动手技能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岗位技能考核也主要由跟岗教师完成。改革落后的模具中级工考证工作,在完成顶岗实习时,学生实习的综合考核评价达到“合格”或以上并通过理论考试即可发放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替代传统的模具工实操考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2]刘如兵 蒋凤昌 陈鹏. 基于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7.33:78-85.

[3]张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45-49.

[4]李传伟,董先,徐桂洪.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电大学报,2016.1: 55-59.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