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2018-09-12韩芳芳
韩芳芳
【关键词】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康复治疗技术;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1
康复治疗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不论是实践性还是综合性均较强。而康复治疗教育则需要以高职教育以及技术专业相关培养目标为导向切实开展,需要向社会进行高素养、强技能的人才输送[1]。现阶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教学环节在较多层面仍不够衔接,比如基础课程以及核心课程间存有明显断层,同时各项理论课间也未能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训课等存有不连贯或者是安排衔接不足等情况,使得人才培养受阻明显。此类状况都无法紧跟教育趋势,学生不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综合素养均无法契合教育目标。当前,从康复治疗展业出发对人才培养展开探索显得极为关键与迫切。针对上述情况,专业教学进行了院系全程无缝隙教学理念的引入,并针对学生展开了全程无缝隙化形式的教学改革,同时在教学效果层面与传统模式展开了对比,并对无缝隙化形式的教学影响进行探讨。
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状况
1.1 社会需求量条件
当前,康复医学多受人才匮乏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国内当前仅存有5000名左右的康复治疗师,并且2005年社会层面对于康复治疗的需求量为15000名,这显然无法契合社会需求。
1.2 我校康复专业办学条件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行“医教结合、校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环境较好,与学校三附院共建康复中心,既能满足临床需求又能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涵盖了常规形式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类型的仪器以及理疗仪器,确保实训效果得到高效强化。此外,校外存有的实习基地涵盖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中心医院等。
2 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基本概述
该模式秉持“以生为主”的原则,希望从康复教学服务出发对其过程存有的缝隙加以填补,同时对教师存有的辅助、指导作用进行发挥,依靠多方良性互动以及合作,确保学生借助教学系统获取连续、全面并且规范化的教学服务[2]。该模式会给康复专业教学更多内涵,在契合学生存有的持续性需求的同时,为推动人才培养向着全面实训等层面的转变夯实基础。
该模式多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单位满意为导向,针对学生由入校直至毕业全程实施无缝隙化的管理,确保理论、实训、见习以及岗位技能等得到有效融合,推动此类服务向着一体化发展。该模式本质便是找寻教学中存有的衔接不足,而后以此类状况为导向从其根源实施改革,并针对部门或者是学科间存有的分割线进行模糊化处理,从而避免因专业分工或者是部门分割导致教学工作存有缺憾,确保核心课程得到有效优化。此外,还应从教学流程以及管理基础出发加以完善,确保教学、管理得到无缝衔接,确保人资得到深度发挥,为保证教学质量夯实基础。该模式还能推动教学向着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发展,从而契合教学环节伴有的高层次化的无缝隙需求,确保其综合素养得到高效强化[3]。
3 教学管理模式运行
为使专业课程设置与医院临床技能岗位的无缝隙对接,强化学科联系,增强了临床知识以及基础课的结合,并协同行业专家针对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了培养方案的切实制定,为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夯实基础。在校学习、实训以及临床实习均可做到无缝对接,同时以展业发展以及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基地的构建[4],并和专家就实训室的相关规划建设进行论证,进行了诸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实训室的扩建。此外,还从管理机制出发加以完善,在契合实训需要的同时,还配有技术服务以及社会培训等诸多功能。实训室可业余时间开放,同时配有专职教师加以辅导,确保其实践能力得到高效强化。
学校与医院的双重管理,我院以医疗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系基础,建立了包括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在内的教学组以及康复治疗师组,针对教学管理实施专项负责。同时每月均进行工作会议的召开,就计划实施以及完成状况进行总结与研讨。
评教工作齐抓共管,我系当前除了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教等机制外,还引入了第三方形式的评价機制,从而构建起由社会、学院、医院以及学生一齐参加的质控和反馈体系。从教学环节出发实施全程监控,从而为质量管理进行评价指标的全面提供,确保评教信息更富直接性和客观性,并以此来明确评教结果以及个人奖惩的关系[5]。此外,还可构建人才培养以及岗位变化间的反馈和校正机制,确保学生伴有的适岗能力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 瞿礼华,柯世怀,王正值,等,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5(28):455-456
[2] 吴江玲,全程无缝隙教学管理模式在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效果[J].医疗装备,2016,8(29):50-51
[3] 叶正茂,潘翠环,苏久龙,康复治疗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8):763-765
[4] 张 雁,实践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99-890
[5] 傅广宛,候志洁,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8(19):477-478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