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贫困县农业发展评价及路径探索

2018-09-12马梦璇

经营者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贫困县指标体系

马梦璇

摘 要 本文以河北省贫困县农业发展现状为例,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40个贫困县农业发展概况进行评价,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将17个指标划分为基础生存条件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发展性水平因素和工业辐射作用因素这4个主要评价因子并计算出综合得分,运用ArcGIS10.5软件采用自然断裂法将得分结果分为上游、中上游、中下游、下游发展水平4类并实现数据可视化。结果表明,河北省40个贫困县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基础生存条件因素和工业辐射作用因素,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贫困县集中连片,农业发展水平南优北劣、东快西慢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未来农业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县 农业发展 指标体系

2015年,《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实施800个产粮大县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议》中提到:“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三的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却超过百个,贫困人口达3600万。”[1]由此可见,在我国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贫困县的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核心所在。本文以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的40个贫困县为例对其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结合首都功能和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从基础建设、产业集聚、工业辐射等方面对其未来农业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粮棉产区。2015年,河北省总人口7424.92万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粮食总产量3363.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6392.5千公顷,在全国31个省份(未含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中排名第五。[2]总体看来,河北省呈现出地形地貌多样、区域差异明显、粮食产量靠前的区域特点。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无论是对省内农业还是对我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贫困县未来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河北贫困县农业发展概况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40个贫困县为研究单元,建立评价研究区农业发展概况的指标体系。文中数据均来源于《2016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和《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结合河北省农业发展情况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取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国民经济实力、居民生活水平、工业辐射作用4个一级指标,以及包含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等在内的17个二级指标(见表1)。

(三)研究方法

第一,因子分析法(FA)。主要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表示成少数的公共因子和仅对某一个变量有作用的特殊因子线性组合而成。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然后判断是否需作因子分析(相关矩阵检验r>0.3;Bartlett检验P<α;KMO检验,KOM一般水平>0.7);其次根据特征值>1确定因子个数;然后考察因子可解释性,必要时进行因子旋转;最后根据因子系数求出各样本得分。本文主要运用SPSS22.0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自然断裂分类法(Jenks)。自然断裂法是Jenks提出的一种地图分级算法,认为数据本身有断点,可利用数据这一特点分级,以实现类内差异最小、类间差异最大的效果。

二、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结果

河北省贫困县农业发展概况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矩阵大部分r>0.3,KMO检验值为0.819(>0.8);sig=0.000,Bartlett检验拒绝原假设,为单位阵的可能性小,适合作因子分析。

累计贡献率达79.71%(>75%),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对原数据的解释性较好。由于旋转后各因子的解释性更强,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见表2)。

由表2可知,第一个因子(F1)中化肥(X5)、粮食总产量(X1)、农业机械总动力(X4)、农业增加值(X3)、小学生在校人数(X14)、户籍人口(X12)和医疗机构床位数(X13)载荷较大,因此将F1命名为基础生存条件因素。第二个因子(F2)中第二产业增加值(X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17)、地区生产总值(X8)、固定资产投资(X9)、公共财政收入(X10)载荷较大,因此将F2命名为工业辐射作用因素。第三个因子(F3)中公共财政支出(X11)、中等教育在校人数(X15)、肉类总产量(X2)载荷较大,这三个因子均能较好地代表当地发展型需求的满足能力,因此将F3命名为发展性水平因素。第四个因子(F4)与设施农业占地面积(X7)有较大的正相关性,与农药用量(X6)、户籍人口(X12)、中等教育在校人数(X15)、小学在校人数(X14)等呈较大负相关,因此将F4命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

(二)因子分析结果分区

本文将因子分析后的各地农业发展概况综合得分通过ArcGIS实现可视化,过程中采用自然断裂法将40个综合得分分为4类。河北省贫困县的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总体表现出贫困县集中连片,农业发展水平南优北劣、东快西慢的特点。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因子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可知,河北省40个贫困县农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受基础生存条件因素(F1)和工业辐射作用因素(F2)影响最大。主要影响因素为基础生存条件因素,粮食总产量、农业技术水平越高,农业发展水平越高;次要影响因素为工业辐射作用因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越明显,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强。

从具体贫困县发展差异来看,受F1因子影响较大的縣主要为大名县、魏县、威县和唐县。它们大多分布在河北省西南侧,主要受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积极影响较大。受F2正向影响的县在空间上主要分为三个主要区域,首要影响区域是以雄安新区为中心的南皮县、盐山县,其次是以河北省会石家庄为中心的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和赞皇县,最后是靠近北京北侧的丰宁县、隆化县、滦平县和平泉县。因此,在空间上具有发挥三处功能区工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条件。

因此,根据实证和空间分析结果,河北省贫困县农业发展促进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从基础发展条件出发。对河北省西北部的贫困县来说,当前应该努力完善贫困县地区的教育、卫生和农业技术等生产生活条件,从技术手段上创新,以弥补气候、地形地貌等不利条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阻碍,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推动生活富裕。

第二,从工业辐射作用出发。河北省虽然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但也是我国的重要的工业产值创造区之一,在2017年,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六。①因此,当地贫困县农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产业融合的推动。从空间格局出发,可充分发挥雄安新区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优势。[3]同时,可利用省会石家庄的工业发展优势,带动周边平山县、灵寿县、行唐县和赞皇县的农业发展。

第三,从贫困县相互带动作用出发。从分析结果可知,河北省的贫困县分布基本呈现出集中连片的规律,但除东南部贫困县外,相互带动作用较小。因此,各个贫困县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上游、中上游水平县带动中下游、下游水平县的模式,吸引农业经济活动向所在贫困片区居中,促进贫困县农业发展。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作者单位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丽.对粮食主产县脱贫问题之研讨[J].粮食问题研究,2016

(06):21-26.

[2]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

[3]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连旭.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基于新疆83个县面板数据的实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2):73-81.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贫困县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为何争当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