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的“大碗茶”

2018-09-12张双林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饮茶茶馆讲究

张双林

老北京的“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爽快。

不少人认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显然是受了流行歌曲的影响。其实,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喝大碗茶的。北京人饮茶习惯与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欢喝茉莉花茶,而红茶、绿茶、普洱茶等茶类则很少有北京人问津。从前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欢喝物美价廉的茶叶末,茶叶末又称“高末儿”,沏出茶末的味道集众多花香于一身,不亚于茉莉花茶。旧时,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壶茶,一直等到喝满足了,这才能吃了早点,出门上班办事去,百十年来很少有改变。而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和找工作的“谋事由”们,则喜欢到茶馆里喝茶,或听书听曲儿、或斗蛐蛐看玩意儿,或聊天议事。这些人喝茶爱图讲究,讲究茶叶、讲究水、讲究茶具、讲究喝茶环境,更讲究怎么个沏法,怎么个喝法,但绝对没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壶或是来个盖碗茶。

在北京喝大碗茶的人也是有的,主要是在街上干活计的人,如做小买卖、拉洋车、扛大包、收旧货、菜农、瓦木匠、擦皮鞋及捡破烂儿的人,他们累了渴了就会坐在野茶馆、小茶摊前喝上一碗。老北京的茶馆分为四种:书、酒、清、野。这四种茶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讲究。书茶馆以说书为主,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先生讲述各种稗官野史、演义传奇。酒茶馆又叫茶酒馆,顾名思义就是既可喝茶,又能饮酒,另备有下酒小菜。清茶馆则主要是为买卖人聚会谈生意提供场所。相比之下,野茶馆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大树下搭个凉棚,支起几张桌椅板凳即可。野茶馆多设于巷弄及郊区野外,专卖大碗茶,供游人过客歇脚、纳凉、饮茶之用。喝大碗茶的人没有品茗的雅兴,喝茶只为解渴或是就着茶水充饥、歇脚,并没有人去讲究茶的味道。

大碗茶不是沏的,是放在水里煮的。卖大碗茶者将劣制茶叶末装在小布袋里,放在锅里煮,水开了,茶味也出来了,大碗茶也就成了。不过由于茶叶末质次量少,人们在喝大碗茶时几乎闻不到茶香,也看不是茶叶。

早年间,北京什刹海海沿上、各个城门口附近、关庙、天桥一带常能碰见挑担儿卖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头或是小孩儿,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如是冬天,大瓦壶外边再加上薄棉套,用以保温。挑子后头荆条篮子里放几个大粗瓷碗,还挎着两张小板凳儿,再压一块大砖头,保特担子平衡。他们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喝碗热茶”,沿街叫卖。碰上了买卖,摆上板凳就开张。说老实话,早年卖大碗茶是本钱最小的生意,一个月賺不上几个钱,通常是既没本钱又没体力的穷苦人干的。

在著名的京韵大鼓《前门情思大碗茶》中,有一段饱含对北京大碗茶深情怀念的唱词:“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那三餐,窝头成菜就着一口大碗茶。时尚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它饱含着泪花……”

新中国成立后,大碗茶仍风靡北京,大多开在城根儿、关庙、城门脸儿等地,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便宜,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一碗两分钱的价格也特别适合普通老百姓。直至现在,还有卖大碗茶的,名声赫赫的老舍茶馆、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都是从大碗茶起的家。2007年7月,四惠建材城大碗茶馆相继开张,方桌、长条凳、粗瓷碗、大叶茶、店小二的吆喝,一切皆恢复了人们记忆中的大碗茶,在北京人的生活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一笔。

时下,这种大碗茶摊在旅游区常能见着,树荫底下,支张小桌,摆几个小凳,不过有的不再用粗瓷大碗,而改用玻璃杯喝茶了。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边还都盖着盖儿,透着那么干净,那么凉快。顾客来了,一口气能喝下好几杯去。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地气”,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猜你喜欢

饮茶茶馆讲究
不要将就,要讲究
每周至少喝3次茶更长寿
说话要讲究停顿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杯水车薪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入夏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