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2018-09-12张玉刘海龙
张玉 刘海龙
随着十九大会议的胜利召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因为做好该项工作不仅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时,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仍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因此,要想改善這种现状,就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建设,完善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扶贫政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帮助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
一、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乡村发展模式的创新
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不断提升,乡村发展模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最大化增强,其不仅摆脱了以往依靠传统农业发展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弊端,还将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之可以完全达到脱贫致富的发展效果。因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是一种新时期的典型产业扶贫创新方式,通过有效的开展,一方面使乡村商品市场的流通性得到最大化提升,促进了当地餐饮业、农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使之整体经济水平达到持续增收的状态。因此,只有科学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促进乡村文化经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所拥有的良好旅游资源一般都集中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的偏远贫困山区。因此,为了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梦,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就要对这些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国家必须针对贫困乡村旅游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以便通过对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及社会配套设施的不断加强,改善当地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其逐渐朝着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努力前进。其次,要重视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人才的引进,使之既能满足现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需求,又能帮助广大贫困农户提升自身的旅游知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给予正确的认知,通过全民参与实现最终的扶贫目标。最后,要对现有的乡村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以便真正做到开放包容型发展,从而有效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提高其整体生活水平。
由此可见,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对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偏低
从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使得相应的扶贫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开发偏远山区的旅游资源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这些山区的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较发达地区差很多,而为了使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当地的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全面的完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才能得以实现。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扶持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时,投入的资金金额也是十分有限,长此以往,若始终依靠政府单方面支持,势必会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从而不仅会影响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也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严重的阻碍。
(二)缺乏动态管理
在开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时,必须对当地贫困人口数量进行精准的统计和调查,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其各项工作的贯彻和落实。然而,由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较多,再加上缺乏严格的动态管理,导致相关部门在展开人口调查工作时,会经常发生统计数据不准确、扶贫对象不明确等不良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形成,不仅会给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带来很大的影响,还会阻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扶贫项目得不到彻底的落实
现阶段,随着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人口流动性也在逐渐增强,基于此,这就使得贫困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二、三产业短缺的现象。再加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起步较晚,所以难以在短期内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发展旅游项目,从而既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又使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得不到彻底的落实。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种现状问题加以及时的解决和处理,这样才能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提高当地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四)缺少专业旅游产品开发人才
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专业旅游产品开发人才,这种现象不仅使得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缺少鲜明的特色,最终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大打折扣,也致使相关开发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下降。因此,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这样才能改善这种现状问题,实现理想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目标。
三、强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要想使其真正做到全面化发展,关键任务就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使其所拥有的运行资金能够完全满足整个扶贫机制的需求,达到最理想的工作效果。另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的注入,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不断加强各方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使之能够正确看待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进而在全力参与和配合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贫困山区经济,促进当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加强贫困人口及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相关部门必须在扶贫开展前期对当地贫困人口情况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有效的考查和识别。
第一,要针对所要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与此同时,还要向民众普及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及相关党政纲领,使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给予充分的认知,以便进一步促进各项扶贫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第二,要对当地的贫困人口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摸底,尽可能制定出完整的贫困村人口统计表和贫困村名单,这样相关领导就会结合这些数据表和名单,对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从而使最终的扶贫效果与预期目标一致。
第三,要构建完善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将那些真正需要扶贫支持的人口和旅游资源有效筛查出来,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在全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最大化实现真扶贫、扶真贫工作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地县扶贫机构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对管辖范围内的贫困人口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确保相应的贫困扶持对象完全符合国家扶贫政策要求。同时,还要提高村干部及村民代表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观念,使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度,从而严格按照扶贫标准和法律政策落实各项精准识别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所有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第四,要加大对贫困户的动态化管理,使之所有的信息都能保证真实、有效,这样才能发挥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质性作用,促进我国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
(三)实施优化产业整合措施
众所周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产业融合性,要想使其精准扶贫效果达到最高标准,实现新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就要对贫困地区的二、三产业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可以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目光,使之通过自身的优势发展当地经济。另外,纳入扶贫名单的贫困乡村也要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对管辖范围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在提高当地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旅游业与现代农业、餐饮住宿业、服务业、交通业等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这样才能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提高当地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人才培训及引入
基于十九大会议精神,要想打造创新型、创意型乡村旅游精品,突显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效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专业旅游产品开发人才的培训和引入。
首先,要根据现下各贫困村的旅游资源实际开发价值,引进专业化旅游人才,使之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并能够全面了解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内容,这样才能为贫困山区研究和打造出增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符合本土特色、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丰富贫困山区人口精神文化生活的乡村旅游精品。同时,通过人才的引进,还能促进乡村旅游业与现代农业、餐饮住宿业、服务业、交通业等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从而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机会,使其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活动中收获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要大力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对所有从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貧的工作人员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及基本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不仅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落实各项本职工作,还要对贫困村以及贫困人口的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和建档立卡,从根本上确保最终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提高相关旅游开发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再次,要大范围宣传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加强当地各企业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如旅游规划机构、旅游职业院校、景区管理服务机构、旅游行业协会等,使其一方面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各项旅游扶贫项目的贯彻和落实;另一方面能通过这些机构对各贫困乡村和个体进行有效指导,从而使之树立依靠发展游资源提升自身经济收入的意识,这样才能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致富,突显整体帮扶措施的有效性和帮扶效果的可持续性。
最后,在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时,相关单位应结合实际需求,邀请一些旅游行业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性的讲座和服务培训,使当地贫困农户的旅游服务技能和参与乡村旅游的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最大化提升,这样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增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效性。
四、结语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是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其在实际运行时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不仅给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带来较大阻碍,也会给构建和谐小康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想彻底改善这种社会现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就要正确认知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贫困人口及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加强人才培训及引入以及实施优化产业整合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从而使其扶贫效果达到最高标准。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