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打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推动造血式扶贫
2018-09-12程亚惠
程亚惠
8月14日,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的记者共同探访了西吉县“种、养、加、销”和“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走进西吉县向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放眼望去,便是六盘山曲折蜿蜒的绿色梯田,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风景绝佳。
整个农业园占地361亩。依托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园区的标准化养殖园、蔬菜标准园、有机肥加工车间等形成了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一牛粪加工有机肥一有机肥还田种植马铃薯、绿色蔬菜、优质牧草一牧草饲牛的全程生态循环产业链,从产出到利用再到最后还田,环环相扣,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据介绍,园区内有10座双排牛舍,其中一座牛舍内,几十头壮硕的母牛在悠闲地吃着饲料。据牛舍负责人介绍,这些牛为欧洲进口的西蒙塔尔良种基础母牛,是世界上公认的肉奶役兼用型的品种牛。他介绍说,“园区现在主要把它当肉牛饲养,成熟周期为4-6个月,每年两批,全年平均养殖肉牛1000头以上。一头牛平均卖1500-2000块钱,年产值200多万!”
“那养这么多牛,牛舍一共有多少名工人?”记者问。
负责人的回答令人惊叹,他说:“只需要3名。”因为牛舍采用了全混合日粮搅拌车,通过机械化操作,一名工人一小时内就可以饲喂150头牛,大大提高了效率。
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肉牛养殖将进行技术改革,扩大牛的活动空间,自由放养,进一步提升牛肉品质。
“订单农业+三种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在园区蔬菜标准园的大棚内,辣椒幼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据了解,这批辣椒幼苗是根据外面订单种植的,等辣椒成熟,便可被装盒、打包,送上运输车。
据蔬菜园负责人说,这种订单农业解决了“种什么”“怎么卖”两大难题。先产后销的传统农业模式使得农产品往往滞销,甚至烂在地里,严重影响农民收入,而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则使得滞销现象成为过去,确保农民能够从中受益。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脱贫富民。”农业园经理苟长寿说,园区探索出“借母产犊”、“四方合作”和“无偿资助”三种帮扶模式,增強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园区吸纳当地近300名农民到种植基地、养殖园区等场所务工,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据了解,“借母产犊”模式是把已孕基础母牛定价后,借给有养殖能力的农户饲养,待产犊并断奶后归还母牛;“四方合作”模式是按照“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四方合作,实行政企投入、股份分红、联建联养、产业脱贫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无偿资助”则是指园区为农户捐款捐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