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8-09-12王海燕王丽君黄毓东黄盛阳牛世杰
王海燕,王丽君,黄毓东,陈 莹,黄盛阳,牛世杰,史 颖
(1. 解放军第十五医院,2.69230部队医院,新疆 乌苏 833300)
长期以来,护理人员流动率高,护士年轻化越来越明显,确保、提升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也是管理难点。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护士的潜能,是护理管理者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话题〔1〕,而能级管理模式为护理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2〕。自2012年以来,结合消毒供应的工作特点,在护理部护士能级划分的框架下,将护士按能力大小进行能级分层和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使各级护士均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1 方 法
1.1 护士的能级划分
按照护士工作能力、学历、职称及进供应室工作时间分为4个能级(N1~N4): N1级 供应室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助理、注册护士;N2级供应室 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护师,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能承担实习生的带教; N3级供应室工作年限>10年的护师、主管护师,能较好的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负责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培训,科室质控小组成员;N4级供应室工作年限>15年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及应变能力,科室质控小组组长,并协助护士长参与科室部分管理工作。
1.2 能级护士管理的职责
N1级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负责敷料的折叠、普通器械的清洗、包装、无菌物品的发放;N2级主要负责敷料包装、管腔类及精密器械的清洗、包装;N3主要负责特殊器械的清洗以及各种医疗设备的清洁、保养及各种质量监测工作,; N4区域组长,协助护士长参与护理管理工作,负责本区工作监管、人员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及考核,承担科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3 各能级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根据各能级护士的基础水平、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各有侧重的制定学习的内容,从易、难、深逐步递增。根据学习计划采取自学为主,科室学习为辅,由区域组长负责检查学习落实情况及每周2次的集中授课,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操作考试,从而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2 结 果
2.1 能级管理前后供应室护理质量达标率情况(%)见表1
表1
2.2 能级管理前后各科室满意度情况 (n=168 )见表2
表2
3 讨 论
3.1 能级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任何一种护理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3〕。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取决于护理队伍中各种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4〕。能级管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以能定级,以岗定责,岗能匹配,从而各自履行相应工作职责,从根本上做到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各区域组长对各项工作质量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护士各司其责,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标准,确保各环节质量,从而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3.2 能级管理提升了科室的满意度
实施能级管理进一步规范下收下送流程、包装材料及无菌物品存放管理。避免因流程不畅、管理不到位而影响物品的供应及质量,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采用不同的包装,合理利用灭菌包装的资源,有效减少了灭菌包因过期重复灭菌的损耗,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5〕,此举受到科室充分的肯定。工作中注重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工作的了解,每月及时收集各科室的反馈信息及满意度测评,规避合作中存在的误会,减少工作缺陷和差错,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科室形象及满意度。
3.3 能级管理提高了工作热情及理论和技能
过去我科护理工作中不同技术职称、年资、学历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相同,存在职责不明,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一定程度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持续改进。能级管理后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承担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不同,既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又激发了学习专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四年来,我科参加医院“5.12”比武竞赛,理论、操作每年均有奖项获得,很大程度的调动了护士的学习及训练热情。
4 小 结
护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产物,护理模式的不断变革是护理发展的不竭动力〔6〕。护士能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护士的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