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婴幼儿手腕带佩戴依从性

2018-09-12薇,黄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腕带婴幼儿科室

罗 薇,黄 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30)

医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的首要目标[1]。做为儿科患者身份识别最为重要的手腕带佩戴依从性差[2], 给临床医疗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不能清楚表述自身身份的婴幼儿,落实好随身佩戴手腕带标识尤为重要。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理论体系[3]。

我科自2016年1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婴幼儿手腕带佩戴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过程报告如下:

1 问题分析

1.1 现状调查

2016年1月设计病区住院家属对腕带佩戴满意度调查表和病区婴幼儿手腕带佩戴方法改进措施调查表。调查我科住院500例婴幼儿手腕带佩戴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婴幼儿手腕带佩戴率76%,其家属对腕带佩戴满意度90.2%。

1.2 原因查找

组建科室专业组成员与总科护士长、护士长、骨干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每人思考后提出3条以上导致婴幼儿手腕带佩戴未落实原因,将这些可能影响因素围绕5个方面分类,寻找潜在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整理并描绘成因果图(鱼骨图)。具体做法:见图1。

图1 婴幼儿腕带佩戴落实率差影响因素分析图

针对因果图中的影响因素,专业组成员与全体科室人员再运用多米诺投票法进行评分,即每人均对各条影响因素按1~5分进行评分,取总分最高的前4个原因为主要原因。确定主因为:①护士思想认识不足;②家属依从性差;③婴幼儿自控力差;④材质对婴幼儿皮肤刺激大。

2 对 策

运用PDCA的4个阶段(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8个步骤(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固化成果、今后打算)提高婴幼儿腕带佩戴率 。

2.1 确定目标

到2017年1月(1年后)使我科住院婴幼儿手腕带佩戴率提升至90%,住院家属对腕带佩戴满意度达95%以上。

2.2 制订对策

针对护士思想认识不足,讨论制定了婴幼儿手腕带使用管理规范的对策;针对家属依从性差,讨论制定了患儿身份核实重要性健康教育单的对策;针对婴幼儿自控力差,讨论制定了腕带佩戴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对策;针对腕带材质对婴幼儿皮肤刺激性大,讨论制定了舒适佩戴腕带方法的对策。每个对策运用PDCA大环套小环模式和工作思路进行改善,即执行阶段,对每项措施均按PDCA管理模式进行改进。

2.2.1 具体实施过程

(1)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开展经验分享会,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寻求一个安全、经济、高效、舒适的婴幼儿手腕带佩戴方法,管理者对主动发言献策人员给予大力赞扬,从而激发她们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能力,使之自主参与提高婴幼儿腕带佩戴率的管理中。

(2)通过多层级护理人员包括护理专家、N4~N2级护理人员共同亲临现场查看从入院到住院期间婴幼儿腕带佩戴各流程与环节,并给予现场指导,分析答疑及介绍管理经验,进一步改进我科婴幼儿腕带佩戴依从性。

(3)科室专业组成员查找循证依据收集提高腕带佩戴率方法及管理规范,并与护理专家共同探讨后,制定科室婴幼儿腕带使用管理规范,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学习结束时集中讨论,专业组成员进行解疑答惑,并付之实践,然后专业组成员定期调查效果,最后根据调查情况修改完善婴幼儿腕带使用管理规范。

2.2.2 强化思想认识

(1)在护士站洗手池墙壁、休息室黑板分别粘贴温馨提示语:“今天你核查患儿腕带了吗?”,随时提醒护理人员时刻注意核查患儿腕带佩戴情况,使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2)在患儿床头醒目地方粘贴温馨提示语 :“为确保宝宝医疗安全,请随身佩戴好宝宝腕带!” ,时时警示陪伴家长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患儿腕带管理。

(3)在病房走廊健康宣传栏粘贴患儿腕带佩戴重要性宣传单,做好患儿家属健教工作,增强其依从性。

(4)护士在入科时和住院期间应充分告知患儿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完好。

2.2.3 责任到人

(1)建立科室腕带使用管理规范制度并制定成册,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人人掌握腕带规范佩戴流程与制度。

(2)建立科室腕带佩戴质控本,明确腕带佩戴管理责任人,白班由责任护士负责,连班和夜班由年资高护士负责,按照交接班制度进行班班交接腕带佩戴及信息,做好记录并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绩效挂钩。

2.2.4 佩戴方法改进

(1)对于皮肤破溃、水肿、皮疹、过敏体质或自控力差及3岁以下患儿,均可使用医用棉质网状弹力绷带佩戴腕带,以增加其佩戴舒适度。

(2)腕带应尽量佩戴于患儿留置针置管同侧,便于更换药液同时观察患儿留置针置管情况。

(3)对于好动患儿腕带可佩戴于腿脚、上臂等,患儿双手不可触及部位。

(4)护士在入科时,首先评估患儿年龄、皮肤、自控能力、心理等,再人性化的选择腕带佩戴方式。

(5)接诊新患儿时,护士应让患儿及其近亲亲属陈述患儿姓名,确认身份无误后打印二维码腕带并为患儿佩戴,锁好扣锁,剪除多余部分;注意检查局部皮肤,腕带松紧度以伸进其亲属1指或患儿2指为宜,避免损失皮肤。

2.2.5 持续质控

(1)建立完善的科室腕带佩戴工作流程、腕带使用管理规范制度、腕带佩戴质量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

(2)成立科室腕带质控小组,制定腕带佩戴核查表,由护士长、护理骨干、教学督导等3人组成,每周2次检查病房患儿腕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现场纠正改进工作。质控小组每月底将反馈结果公布于科内QQ群,进行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排名,前三名给予奖励及经验分享,后三名进行自我批评,将其工作质量与绩效挂钩,促进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素养。

3 结果与分析

运用PDCA循环管理婴幼儿腕带佩戴1年后,再次进行500例婴幼儿腕带佩戴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婴幼儿腕带佩戴率为99%,其家属对腕带佩戴满意度达98.5%,均有显著提高(P<0.01)。调查结果显示改进措施有效,婴幼儿腕带佩戴率得到明显提高。

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4]。 科学的腕带管理制度,持续性质量监控,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强化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激发了护理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培养了其良好工作习惯,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护理工作环境。通过持续改进佩戴方法,打破了传统腕带佩戴于手腕部思维,针对婴幼儿好动易撕咬腕带特性,将腕带佩戴于婴幼儿脚部、上臂,患儿不可触及部位,即减少了护理人员反复佩戴腕带工作量,又避免婴幼儿撕咬腕带不安全隐患。胡红梅等[5]文献调查显示婴幼儿腕带佩戴执行力差,有部分原因在于家长认为腕带材质为塑胶制品,透气性差,易脱落、易过敏,特别对于出汗多、过敏体质的患儿更易导致皮疹甚至过敏性皮炎发生,使患儿佩戴舒适度明显下降,不适合婴幼儿佩戴,然现临床最新改进用安全别针固定腕带,虽避免了这些缺点,但又存在扎伤患儿风险。针对改善婴幼儿腕带舒适度,提高患儿家长对婴幼儿腕带佩戴的依从性,不断改良腕带佩戴方法,现改用医用网状弹力绷带固定腕带佩戴,因其材质为医用,棉质,透气性强,对宝宝肌肤零刺激,对于水肿、皮肤破损、过敏体质等患儿均可使用,且弹力使腕带松紧适宜,患儿皮肤循环通畅,确保腕带妥善随身佩戴,因而有效提高了患儿及家属腕带佩戴的依从性。科室通过制定将腕带佩戴于留置针置管同侧规范,方便了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二维码扫描,即核查了患儿信息又观察了留置针输液有无外渗情况,不但减轻了其护理工作量,还保障了患儿治疗护理的安全。

综上所述,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加强婴幼儿腕带管理不容忽视,是杜绝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临床护理的一道安全屏障。临床腕带因色彩单一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功能简单只能作为信息核实,是导致腕带佩戴不能完全落实的根本原因,如增加其他防脱落、防走失、皮肤温度感应等功能,增强其临床实用性,让家属的依从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切实保障婴幼儿腕带完全佩戴,这些问题将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有待持续完善。

猜你喜欢

腕带婴幼儿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爱紧张的猫大夫
不同腕带对择期手术患儿佩戴依从性的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Misfit×Swarov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