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12付海芳常晓丽
付海芳,常晓丽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在重症医学领域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ARDS病人的症状越重,其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就越长,且病死危险率就越高[1]。国外有相关研究显示,ARDS重症病人若能接受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可促进其肺功能有效康复,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现本文特深入探讨了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在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入住本院的58例ARDS重症病人作为护理分析对象,其中有22例病人选择传统护理技术,为传统组;另外36例病人选择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进行护理,为阶段组。纳入条件为:明确诊断为ARDS重症病人,年龄均≥18岁;入院时其氧合指数均≤250mmHg,且均为非昏迷状态。两组ARDS重症病人的各方面资料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22例传统组重症病人选择传统护理技术;36例阶段组重症病人选择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
1.2.1 第1阶段
若ARDS重症病人呼吸循环不稳定,但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能够维持稳定的情况下,氧合指数<100mmHg时,呼吸机通气策略设定为:低潮气量(4-6ml/kg)、高呼气末正压通气(15-25cmH2O)、间断性肺复张(肺复张每次30s-2min,12次/d);气道护理:及时促进病人排痰,必要时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给予吸痰处理;体位管理:取俯卧位或半坐卧位进行通气[2],即将床头抬高30°,开始时每次3-6h,4次/d,逐渐延长至8-12h,配合被动肢体活动锻炼,给予肌肉按摩,4次/d。注意严密观察其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1.2.2 第2阶段
呼吸循环相对稳定,或使用小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可维持,氧合指数在100-200mmHg之间,清醒状态,上肢肌力≥3级,呼吸机通气策略为:在第1阶段基础上,增加潮气量(6-8 ml/kg)、降低高呼气末正压通气(10-15cmH2O)、延长肺复张的时间而减少频次(每次3-5min,6-8次/d);气道护理:方法与第1阶段相似;体位护理:高坐位或高侧位60°-90°,每次30min-1h,6次/d,且配合床上活动锻炼,如拉皮绳、握力器及四肢抬高训练[3],30s/次,4次/d,并开始带机床边坐,3min/次,1次/d,逐渐过渡至2次/d。
1.2.3 第3阶段
呼吸循环稳定,氧合指数>200mmHg,双上肢肌力>4级,呼吸机通气策略:采用正压通气呼吸机模式,间断脱机;气道管理:促进自主排痰;活动锻炼:床旁坐、站,带机下床缓行活动,3min/次,2次/d,逐渐增加脱机期间的自主呼吸锻炼[4],如深呼吸、吹气球等,15-30min/次,4次/d。
2 结 果
2.1 不同护理时间对应的氧合指数的比较
阶段组的氧合指数就已明显好于统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时间的氧合指数变化情况(±s,mmHg)
表1 比较两组不同护理时间的氧合指数变化情况(±s,mmHg)
注:护理前P>0.05,护理后均P<0.05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第3天 护理第7天 护理第14天阶段组 36 90.27±14.31 136.62±25.58 209.54±23.67 258.03±43.54传统组 22 90.19±14.28 104.33±18.73 164.12±32.71 203.65±57.93
2.2 住院天数及带管呼吸时间的比较
阶段组病人的住院天数(13.67±1.54)d及带管呼吸时间(9.54±1.25)d均短于传统组的(16.10±3.46)d、(11.43±2.17)d,统计学差异巨大(P<0.05);并且阶段组病人的肺炎发生率2.78%(2例)也低于传统组的22.73%(5例),具有很强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ARDS重症病人越早开展,其获得的康复效果就越好。医生根据其病情,制定适度的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计划,在将病人被动功能锻炼模式调整为主动功能锻炼模式,就可进一步利于改善患者的呼气气道状况,合理配合呼吸机通气策略,能够积极改善ARDS重症病人的氧合指数,并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不良发生,降低临床病死率。
总之,在护理中,对ARDS重症病人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其氧合指数,缩短带管呼吸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肺炎的发生率,对病人预后有重大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