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置内瘘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9-12董丽华
董丽华
(江苏省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尿毒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当疾病步入终末期时需通过血透来维持生命[1]。而进行血透治疗的同时又需要经动静脉置内瘘管,对血透具有长期的稳定作用,还能够预防置外瘘管所致的血栓、感染等诸多严重并发症[2]。为促使我院血液透析和置内瘘管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将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0例实施对照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尿毒症患者50例,均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我院并实施血液透析和置内瘘管,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形式将其分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中14例男性研究对象,11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0-66岁,平均(44.5±6.1)岁;5例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高血压肾损伤、2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炎肾盂。常规组中15例男性研究对象,10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30-68岁,平均(44.6±5.5)岁;5例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高血压肾损伤、2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炎肾盂。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模式,即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禁止大声喧哗;为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训教、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支持;防寒保暖,严控室内湿度(55%)、温度(24℃)。
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具体为:(1)置管前舒适护理:①置管前准备。嘱咐患者注意保持置管局部皮肤的干净卫生,禁止对该部位的皮肤抓挠,以防术后引起感染;术日取适量肥皂水清洗切口处皮肤;行桡动脉或头静脉吻合术时,尽量以左侧为主,以免引起术后不变;血透后为患者及时置内瘘管,预防内瘘管切口部位产生血液凝滞所致的通道受阻情况。②心理舒适护理:面对患者时,做到主动、积极、热情,以安抚性的语言为患者讲述置管有关知识、注意要点、血透方式,尽量减轻置内瘘管手术、四周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以取得其信任、理解和配合,鼓励、关心患者,紧密护患关系,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护工作。(2)置管后舒适护理:①病情监测。术后将置内瘘管一侧稍微抬高,保证静脉良好回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呼吸、血压、体温、内瘘管畅通情况,依靠助听器或是抚触,观察内瘘管静脉端有无杂音、震颤,若无需立刻向主治医师报告,检查吻合口敷料情况,注意观察有无血肿、渗血,敷料更换需落实无菌要求。②在置内瘘管的另一侧实施补液、血压测量等操作;嘱咐患者置管一侧禁止负重、穿戴过紧,以免形成静脉血栓;若疑似高凝状态需立刻遵医嘱予以抗凝处理;术后2周密切观察吻合口渗血、愈合情况,确定一切正常后,指导患者早日实施功能锻炼,每日进行4次捏橡皮球训练,每次10min;若局部水肿予以热敷。
1.3 观察指标
以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心理舒适程度,若SDS、SAS评分超过55分,则说明心理舒适程度较低。统计分析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s)为计量资料,用t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舒适程度
研究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SDS、SAS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SDS、SAS评分(±s,分)
小组 n SDS SAS研究组 25 36.6±3.6 35.7±3.7常规组 25 44.8±4.1 43.5±3.5 t-7.514 7.657 p-<0.05 <0.05
2.2 并发症
研究组仅有1例出血,无感染、内瘘管堵塞等并发症,常规组中感染、出血各1例,两组并发症比较,X2=1.418,p>0.05,差异不显著。
3 讨 论
舒适护理是现代护理工作中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整体的温馨舒适护理服务,以此来提高患者身心舒适程度,减轻负面心理,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治护工作,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出血以及内瘘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而达到整体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3]。实施血透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和置内瘘管,可能会因为陌生的环境、不了解置内瘘管术操作而引起严重的负面心理,大大降低其配合程度,影响临床治护工作的开展。本文中,在舒适护理模式下,通过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病情观察以及内瘘管舒适护理等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干预,使得患者不良心理程度大大降低,同时也有效预防了出血、内瘘管堵塞等严重后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后,SDS(36.6±3.6)分、SAS(35.7±3.7)分均低于常规组(44.8±4.1)分、(43.5±3.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略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预防并发症。值得临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