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中医治疗方药的温病学思考❋
2018-09-12李想,谢璐,胡静
李 想,谢 璐,胡 静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病毒引起的疱疹性传染病,临床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流体、发热、精神差、烦躁、恶心呕吐、乏力、肢体抖动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常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为脑膜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手足口病有季节性发病特点,多发于春季[1]。区别于西医治疗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中医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发病临床表现的不同,然后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方法辨明患者的体质,辨别患者的证型。判断患者的病性、病位、病势、预后等情况,进而同病异治。及时的中医治疗不但可以祛除邪气,而且能够及时卫护患者正气,使得预后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检索式A:发表时间between(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and主题=手足口病and篇名=手足口病and(主题=中医or主题=中药or关键词=中医or关键词=中药or篇名=中医or篇名=中药)。
1.2 纳入标准
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方法;论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中医药且临床疗效明确。
1.3 排除标准
以西医治疗为主的文献;治疗并发症为主的文献;中医药治法和方药无法完整获取者;单味或多味中药提取物注射剂联合西药进行治疗的文献。重复方剂仅选用1 次,排除其他同类文献。
1.4 质量评定
本文由2名文献评价员独立检索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并互相核对结果,遇到分歧由第三方人员仲裁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中药名称以《中药学》[2]为准进行规范,以正名为准,防止同药异名、同名异药;将方名拆分到单味中药进行统计。
1.6 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2007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的频次。对其中频次较高的药物与经典方进行比照,对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药对进行经典方比照。
2 结果
通过检索得到237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共40篇进行统计。这40篇文献中,包含近年来较为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2.1 单味药的使用
通过对5年来近40首方剂的用药分析发现,治疗方剂大多具有共通性或是相似性,方剂基本方的来源多来自温病学的典型方药。其中,运用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银翘解毒散、银翘芩蒿汤、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甘露消毒丹、导赤散、藿朴夏苓汤等。通过统计药物使用频率,得出结果如下。
表1 核心药物统计
2.2 频率较高药物的组合使用
在药物的组合上,取除甘草外的前5味药连翘、金银花、黄芩、薄荷、藿香。通过分析发现,具有5味药中4种以上的方剂有14个,其中以银翘散加减应用最多。除自拟方外,有银翘芩蒿汤、银翘藿茵汤、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加减、芩藿双清饮,通过比照发现都与银翘散、藿朴夏苓汤有一定的关系。
3 讨论
通过对5年来近40首方剂的药物频率分析发现,甘草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药物。甘草属于补气药,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以补益、缓和为主。从使用甘草频率最高也可以看出,手足口病传变极快,极易耗伤体内阳气阴液,应在用药时注意补益与缓和。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甘草具有保肝、抗炎、抗菌、抗病毒、镇咳、抗疟、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降糖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多种活性作用[3]。
排名第二三位的是连翘和金银花。连翘和金银花为清热解毒的代表药物,金银花归肺胃肠经,且有清宣疏散之效。连翘归肺心胆经,透邪、善清心火、散上焦之热。手足口病在不同的证型中均有发热、出疹、热毒壅盛的表现,可见无论是治疗何种证型,都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方向。大青叶的功效与之类似。
其次是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的黄芩和辛凉解表的薄荷。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治疗多种湿热病证。手足口病的发展进程中,常有湿热互结且病势较重,所以化湿也是重要手段。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的作用。与薄荷相似,荆芥、牛蒡子都有透疹的功效,分别为解表透疹、清热透疹。其余药物藿香、桔梗、薏苡仁、滑石,分别以化湿、渗湿、祛痰排脓、利水通淋为主。
从排名前12位的药物功效来看,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占到一半以上,其次便是透疹、祛湿、利水等药物。结合接下来的药物出现频率可见,手足口病的出疹以热毒壅盛、风热外袭为主要病机,治疗则以清上中焦之热邪为主,常选用清热解毒、透疹祛湿功效的药物。而这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在临床常常组合成复方,将这些复方与温病经典方剂比照发现,与银翘散、藿朴夏苓汤的组成有很大的相关性。
银翘散由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温病条辨》曰:“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以辛凉透表为主要功效,以清上焦之火而不伤中下为主要特点。治疗小儿病证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过于伤及小儿正气,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祛邪气与护正气相结合。藿朴夏苓汤出自石寿棠《医原》一书,由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淡豆豉、薏苡仁、杏仁、白蔻仁、猪苓、泽泻组成。《湿气论》中记载:“邪在气分,即当分别湿多热多……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气弥漫,本无形质,宜用体轻而味辛淡者治之。”藿朴夏苓汤以清热祛湿宣肺为主,多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者。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银翘散具有抗病毒、抑制多种致病菌[8]、抗流感作用[9]。由此可见,银翘散在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流感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对于治疗手足口病有一定的药理学基础。
因此,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的治疗方法有清热祛湿、祛除邪气、不伤正气且有一定的抗病毒、抗炎作用。藿朴夏苓汤合银翘散,方中有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藿香、厚朴、半夏、茯苓、薏苡仁、杏仁、白豆蔻、猪苓、泽泻。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从2008年至今有6篇文献用到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的治疗方法。
周兴燕[10]单独使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手足口病发现,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的患儿疗效显著;周辉等[11-16]等是在西医抗病毒的基础上进行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化裁方的治疗,通过联合用药发现,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恰中病机,根据患儿病情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使用安全。相关临床研究,涉及到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广州省6个不同的医院,收治手足口病患者共计551名,其中经过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治疗的患者277名。统计学研究表明,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治疗的患儿疗效好于单纯西医抗病毒治疗,且无不良反应的出现。
由上述讨论得知,手足口病的发病以湿热为主,大多影响气分、营分,病位以上、中焦为主。首先运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然后选用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手足口病早期属于邪犯肺卫,大多以实证为主。风邪、热邪等外邪侵袭肺卫,卫表被遏,肺气失宣;加上湿热内蕴、心经火盛,内外交争,心经之火上蒸于口舌,脾胃湿热熏蒸于四肢,循经而发为疱疹。再加上幼儿属稚阴稚阳之体,真气尚未充满故易受邪侵袭,所以病邪在体内极易发生卫气营血传变和上、中、下三焦传变。在分清湿热比重、分清病位的同时,还要抓准时机及时用药。通过对手足口病治疗中药物出现频率的统计发现,手足口病治疗中以清热解毒为主,加上透疹、祛湿法,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可作为基本方。银翘散主清上焦之火且不伤中下,藿朴夏苓汤清热祛湿宣肺为主,两方合用清热解毒、祛湿宣肺,迅速化解湿热之邪,且不伤小儿正气。从使用合方临床治疗的结果可以看到,患儿的疱疹、发热、住院等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无不良反应出现,说明银翘散合藿朴夏苓汤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抗病毒治疗,有利于预后的恢复,可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