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2018-09-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程 丹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脑梗死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临床中除了需对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需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1]。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早期护理对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作如下具体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分析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析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8~84岁,平均(62.2±3.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1±1.1)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6~85岁,平均(62.9±4.2)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0±1.2)年。经分析,以上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可行。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排除合并认知功能不佳、恶性肿瘤、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确保病房干净、整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分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大多病情严重,患者往往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其安慰和鼓励,如条件允许可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提升其康复信心。还需嘱咐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给予其生活上的帮助。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患者入院,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在适当时机向其讲解相关疾病常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以增进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升治疗依从性。③肢体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康复方案,需循序渐进地开展肢体主被动锻炼,每次锻炼时间需控制在15 min左右,每天锻炼3~4次,需加强对患肢的锻炼,以防患肢出现痉挛和僵硬。患者在卧床休息取健侧卧位时,需保持肩部前屈,手平放于枕头,肘部伸展,下肢屈曲;采取患侧卧位时肩关节需向前伸展且呈外旋状,肘部伸展,患腿伸展,膝关节屈曲;采取仰卧体位时枕头不宜过高,胸椎不能屈曲。需注意的是患者保持同一体位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以防出现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④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个人喜好为其制定恰当的饮食方案,需重视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补充,饮食宜少盐、低脂,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提倡多食用新鲜果蔬、鱼类、豆类,多饮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不熬夜,还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温湿度适宜。⑤语言护理。患肢在治疗一周后可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之后根据其情况增加训练难度;可嘱咐患者自己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方式进行语言功能练习,以加快语言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需多鼓励患者,以提升其康复积极性。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改善情况。采取汉语失语检查表评价患者语言功能改善情况,采取FAM评分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二者得分均以高者为佳[2]。

1.3.2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取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得分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佳[3]。

1.3.3 比较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由参与本次实验的所有护理人员共同设计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并以此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组、对照组患者的相关实验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标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标示,分别实行t值和χ2检验,若P<0.05则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对比P>0.05;在护理后,分析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ADL评分相比P>0.05;在护理后,分析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肢体功能 语言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分析组 40 47.9±3.2 84.8±3.6 39.4±2.8 68.8±3.6对照组 40 47.8±3.4 68.5±4.0 39.5±2.9 53.4±2.1 t 0.176 19.106 0.169 23.094 P 0.861 0.000 0.866 0.000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表2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分析组 40 13.4±3.5 51.4±6.3对照组 40 13.6±3.7 42.1±5.2 t 0.208 7.133 P 0.836 0.000

2.3 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相比于对照组的70.0%更高,组间比较P<0.05。

3 讨 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三高疾病、风心病、肥胖、心律失常、脱水、休克、各类动脉压等多种基础疾病相关[4]。脑梗死患者多会出现明显的语言和肢体障碍,影响其正常生活,使其产生悲观、焦躁、烦闷等负面情绪,在临床中除了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需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早期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保障其身心健康[5]。首先需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提升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之后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逐步提升患者的沟通能力和行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并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需重视对患者的环境和饮食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康复环境,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6]。早期护理是一项人性化的科学护理模式,其临床应用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观念,重视患者的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得到患者一致好评[7]。本次实验表明,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高达95.0%,本次实验结果与孙玉玲等[8]的实验结果类似。

由上可见,早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肢体语言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