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与观察

2018-09-12邱秀娟

关键词:心肌梗塞反应时间住院

邱秀娟*,吴 俊

(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河南 郑州 450000)

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急性心肌梗塞采用优化急诊护理与常规急诊护理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与实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2.3±1.9)岁;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8.3±3.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急诊护理干预:

急诊科室需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急救意识护理培训,待护理人员接到急诊电话后需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在电话中描述的病情准备急救药物及除颤仪,并保障3 min内出车。

待护理人员进入急救现场后需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使其保持镇静,并在护理人员及医师协助下确定患者病情,并予以急救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不移动患者身体;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指标情况,予以患者吸氧及心电图检查。

在患者AMI确定后需准备好PCI工作,采用碘过敏实验,之后建立静脉通道。

待患者病情评估后,由护理人员与医师护送患者,与此同时与现场治疗人员开展有效沟通,联系本院急诊科室,便于患者入院治疗。

术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取平卧位,绝对休息,防止移动,及时排除造影剂,告知患者术后多饮水,针对存在排尿困难的患者或存在尿潴留的患者需实施热敷下腹部处理,针对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遵循医嘱予以患者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并发症指标数据对比

实验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等临床指标数据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指标数据对比 [n(%)]

2.2 两组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数据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两组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n 疾病反应时间(min) 院时间对比(d)参照组 40 40.36±3.57 21.36±3.24实验组 40 23.64±4.31 13.13±2.20 t 18.8950 13.2908 P<0.05 <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主要与患者机体冠状动脉持续性诱发的心肌坏死等因素有关,临床常表现为剧烈或持久胸骨后疼痛,且患者在休息后或服用硝酸脂类药物未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该病具备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短时间有效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患者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1-5]。基于此,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急性心肌梗塞采用优化急诊护理与常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数据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次所研究数据结果与陈静,孙宏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采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具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缩短疾病反应时间、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反应时间住院
妈妈住院了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利用脱硫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研究
糖尿病与心肌梗塞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