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以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改造为例

2018-09-12

商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区中国制造2025深圳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2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3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4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方面指明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前进方向,另一方面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这为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与创新提供了建设思路。

目前,电子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产制造业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但就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来看,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尚不普遍,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经济附加值较低。我国早期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依靠的是由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的竞争优势。现如今,成本因素价格上涨,国际产业竞争加剧,我国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大幅削弱,固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升级与创新是必由之路,如此,才能扭转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型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

在产业升级与创新的过程中,传统工业区的重建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区内制造业企业从事的生产活动类型直接决定了工业区整体发展水平,因此,要实现传统制造业整体的新飞跃,必须从工业区内部企业的产业转型入手。本文以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企业的战略转型进行详细分析。

二、文献回顾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相关文献综述。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基本的、全局的事项进行的谋划,企业战略所包含的范围广泛、时间跨度大,具有整体性以及长远性特征。企业战略的制定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因此在确定企业战略时,需要综合考量多重因素。一旦确定,便决定着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郑沃林等(2017)从宏观角度指出,完善战略管理研究体系的关键在于明晰战略管理研究体系的现状,理解战略管理的演变规律。张荣琳、霍国庆(2007)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陈勇(2017)则在梳理了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战略管理的演化规律,对完善战略管理理论具有一定意义。刘海潮、李垣(2003)更为细致地对战略风险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总结,并说明战略管理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李健(2014)对战略风险的内涵、类型以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常用的战略风险度量方法,如期望值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资产定价法以及状态定义法。陈传明、刘海建(2005)则从企业战略变革角度对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方法进行述评,并说明战略变革效果的衡量指标以及可能发生的障碍。

(二)企业项目管理理论相关文献综述。项目管理理论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运用知识、技术方法等,使项目的完成效果高于项目预期或者至少与项目预期相符。曹杰(2015)指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核心。桂维民等(2004)将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界定为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分析、识别、评价面对的所有项目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而提出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式。詹伟等(2008)在全面总结国内外项目管理理论并分析企业项目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项目管理的框架模型,提出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过程。隋红建、王刚(2005)则拓展性地说明了项目管理理论在R&D中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高华、朱俊文(2008)从促进项目管理范式创新的动力角度,论证了科技革命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对战略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述,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如何应用战略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分析的研究较少,缺乏实际应用层面的深入解读。

三、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及产业特征分析

盐田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辖区面积72.63平方千米。盐田区沙头角口岸是连接香港与深圳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的太平洋工业区,南临深盐路,北临梧桐路,东临下梧桐路,西临工业厂房。

(一)发展历程。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于1988年开工建设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历时四年完成基本建造工作。由于受到早期建筑技术条件所限,太平洋工业区内建筑较为低矮,大致为六至七层高度,建筑内部结构相对单一,配套设施无法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拆除重建,并重新布局内部分区。太平洋工业区内需拆除的工业用地总面积为34 194.20m2。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地权属约占拆除重建面积的一半,其余部分由另外三家用地单位持有。

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发展初期是机械工业制造的出口生产基地,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生产载体,重点满足大型机器设备对载体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太平洋工业区成为了黄金珠宝加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而后,随着环保约束以及成本上升,部分加工企业外迁,太平洋工业区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与创新方面的探索。现工业区内产业主要集中于服装制造、黄金珠宝加工、电子信息等,并吸引了行业优势企业集聚,如英泰时装、粤豪珠宝、泰衡诺科技等。太平洋工业区制造业基础良好,在发展阶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与生产技术,这为太平洋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优势条件。

(二)产业特征。太平洋工业区产业以生产加工为主,但制造环节技术含量占比不高,处在产业链底端,经济附加值低。黄金珠宝加工、汽车检修等业务的存在,使得工业区内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电子信息、黄金珠宝加工等产业具备产业升级创新的良好基础和转型机遇。深圳市目前正在加紧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迈进。太平洋工业区可依托深圳市的技术支持,推进自身产业升级与创新。目前,太平洋工业区内部分黄金珠宝加工企业在制造业基础上,开始注重产品设计研发及电子平台运营,部分电子信息企业的母公司已经具备了行业内领先的设计研发实力等。

就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言,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尚有较大的产业转型发展空间,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制造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能否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产业发展。

四、项目战略转型研究

企业项目战略转型对项目整体方向把控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引入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经验,为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战略转型提供发展方向上的参考。

(一)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3月,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行政管辖面积136平方公里,属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地点。区域内交通网络完善,公路铁路以及内河航运发达,以湖州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可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其他21个城市。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4+2”主导特色产业,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健康食品、汽配机电等特色优势产业。此外,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于新材料、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产业、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利于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转型发展,进而保障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图1 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PEST分析

图2 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的PEST分析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进行区域内产业布局时,注重相关行业优势集聚,将零散的区块统筹规划为五个集中的区域。各个区域定位不同,主要发展的行业也有所差异,由此形成了“一主四辅”的格局。在区域分区中,特开辟南太湖科创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湖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二)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的PEST分析。粟郁等(2017)提出PEST模型是用来分析企业和行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对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四个维度的分析,并据此确定企业或行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区的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本文选取PEST分析模型,就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对比,在全面分析二者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为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战略转型方向提供可行思路。如图1、图2所示。

在工业区产业升级与创新的过程中,政府政策对于推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具有导向性作用,政府能够通过政策直接促进特定地区发展或对企业进行行为引导,从而实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科学技术为产业升级与创新提供知识支撑及技术支持;社会因素是产业升级与创新的必要保障;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工业区产业升级与创新的起点及发展方向。各因素作用如图3所示。

通过PEST对比分析,不难发现,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在宏观环境的支持方面略有不足。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享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而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并不具有同等的发展条件,因此起步较为缓慢,发展相对落后。

2.经济发展规划欠缺。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达136平方公里,在建设过程中统一规划并进行产业分区布局,易于集中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明确的产业分区,产业体系也已基本成型。产业转型升级后的湖州经济开发区主要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引领区。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拆除重建面积较小,工业区用地由四家企业共同持有,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在进行工业区项目改造时,要注重合理统筹与规划。

3.技术支持仍需加强。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同时注重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区域内部的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有利于新技术的催生。相比之下,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在技术支持与发展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

图3 宏观因素对产业升级与创新的作用分析

(三)项目战略定位与产业升级方向。企业项目管理的整体思路贯穿于项目发生的始末。项目管理涉及对项目方方面面的把控,大致包括整体、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以及采购九大方面的管理。在项目建设之前,必须要完成项目范围管理的工作,项目范围管理包括战略计划与项目选择。战略计划为企业确定发展思路,关乎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方向,因此本文在确定太平洋发展规划前,首先明确太平洋工业区更新改造项目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升级方向,从宏观的视角为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改造确定指导思路。

胡迟(2015)在分析研究“十二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时指出,要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太平洋工业区的整体战略定位也应围绕科技创新开展。结合盐田黄金珠宝加工业的产业基础和深圳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太平洋工业区应致力打造“创意科技谷”,并加快数字化技术、云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与园区内各产业的融合,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生产方式紧密联合,使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企业发展 (王莉,2017)。制造业目前仍是太平洋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太平洋工业区可参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功建设经验,围绕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方向形成“2+5”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黄金珠宝创意设计、服装创意设计、互联网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产业。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培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邹俊,2015)。“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的创建,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挖掘制造业发展潜力、提升优势产业集群度、统筹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增强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在太平洋工业区拆除重建过程中,应注重利用工业区内原有的产业基础,促进产业向高经济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的升级创新。

五、项目管理重点规划

在确定项目定位以及产业升级方向之后,需要确定发展重点与具体的建设项目,将发展思路落到实处。根据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以及转型空间,本文对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改造项目进行了初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性措施,以辅助推进项目建设。

(一)发展重点。深圳是我国珠宝首饰制造交易中心和物料采购中心以及信息交流中心,许多知名珠宝龙头企业在深圳市盐田区安家落户,而太平洋工业区又是珠宝加工制造企业的集聚地,产业基础雄厚。黄金珠宝产业正开始转型,改变原有单一的经营模式,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定制设计服务,以满足当代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服装产业一直以来均是深圳市的优势传统制造产业,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品牌多,深圳市服装业应努力实现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转型升级,创意设计与服装的结合将促进太平洋工业区向高端产业迈进。

近年来,太平洋工业区制造业内部各产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黄金珠宝产值下降,服装产量下降,而手机制造业增长迅速,成为制造业新支柱。且太平洋工业区内集聚了以泰衡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这为发展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必须注重智能制造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实际应用。由此,本文将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未来的发展重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文化创意类产业,二是科技创新类产业。具体发展方向如图4所示。

图4 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产业升级与创新的发展重点

(二)项目管理。为进一步推动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产业升级与创新,加速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意设计两大主题共同发展,应有计划地、合理地、高效地进行与之相关的项目建设工作。

1.深港创新创业平台。深圳市目前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位居全国前列。“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是总体趋势,深圳享有“设计之都”的美誉,香港则是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创意之都”,深港两地进行设计领域的深度合作,有望共同打造全球创意设计高地。盐田区以及太平洋工业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深港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联通作用,能够吸引双城的优势资源,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太平洋工业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引进创业孵化器,组建创新创业孵化联盟,集聚创意设计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众创服务企业等创新创业型公司,搭建由创业孵化器联盟成员和创新创业团队共同构建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发展设计大赛、展销会、行业交流论坛等活动。

2.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在重建后,应设立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方便同类型企业间的信息沟通,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企业集聚利于形成规模效应,能够共同利用信息,提升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创新联动创造机会。太平洋工业区内的“创意科技谷”可作为中小企业总部聚集区,将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集聚,并辐射整个区域。

3.黄金珠宝3D打印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在未来的生产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黄金珠宝加工业作为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其生产环节中融入智能制造元素,将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与创新。构建集合3D产品设计、3D耗材研发和3D打印应用服务及VR/AR可视化技术于一体的黄金珠宝3D打印创新中心将助力太平洋工业区传统产业转型。

(三)保障性措施。

1.产业资源导入。产业资源是支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太平洋工业区重建后,产业资源的引入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尽可能多地引入产业资源,同时保证引入产业资源的质量。

首先,通过回迁资源提升导入。重建后的太平洋工业区要积极争取原有优势产业资源,诸如黄金珠宝加工类、电子信息类、服装制造类企业,这些企业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具有娴熟的生产技术,更便于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行业代表性企业具备更雄厚的实力与更高的知名度,因此应争取粤豪珠宝等行业龙头企业再次落户,并争取将其研发部门引入太平洋工业区内。另外,应注重产业链优势资源的整合,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导入上下游产业,促进其共同发展。

其次,利用产业集聚吸引优势资源。太平洋工业区拆除重建之后,工业区规模有所扩大,内部容量也随之提升,可适当布局引入全新的产业资源。基于盐田区在港口物流方面呈现出的集聚趋势,可面向港口物流企业吸引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企业落户园区。

最后,战略合作方资源导入。选取与工业区发展方向关联度较高的产业进行导入。适时选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并充分借助合作伙伴在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导入创意设计资源以及新兴行业等产业资源。

2.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是区域发展最强大的助推力,在太平洋工业区拆除重建过程中,地方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其产业升级和创新。

工业区拆除重建阶段,深圳市盐田区政府应帮助安置原太平洋工业区内的各家企业,尽量缩减经营场所变动给园区内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区内部布局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建设的区域发展机遇,帮助开发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工业区发展阶段,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等,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并合理筛选入驻企业,确保产业资源质量。

六、研究结论

本文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创建的大背景,结合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思路,对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业区改造项目进行规划。首先,对企业战略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制定企业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分析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的发展现状以及产业特征,并将其与国家级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宏观发展环境的对比。再次,根据深圳市太平洋工业区自身特点,并结合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性地提出工业区的战略定位以及产业升级方向。最后,基于太平洋工业区升级改造的案例,提出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本文以深圳市太平洋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为例,探究产业升级与创新背景下,中国传统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的创建方式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工业区中国制造2025深圳市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