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国是怎样改造沙漠的
2018-09-12程宇航
□ 程宇航
众所周知,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严重缺水的“沙漠之国”。可在其北部靠近约旦边境的图伯尔·佳勒(Tubarjal)附近的荒漠中,却出现了一大片绿色区块。据知情人士介绍,这是一个好大好大的“新农村”,其面积竟有中国首都北京那么大!
图伯尔·佳勒这个昔日的沙漠,如今绿树成荫,一点也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有照片为证——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沙特阿拉伯重视农业、改造沙漠的决心和取得的不俗成绩。
一、缺水、多油的沙漠王国
1.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国”
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地处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4位),人口3228万(2016年),人口密度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GDP总计6838.27亿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人均GDP为20761美元(2017年,国际汇率)。
沙特全国大部为沙漠和荒漠高原,境内没有一条河流、没有一处湖泊。沙特年均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4°C。
2. 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1938年3月3日,沙特在达兰地区发现石油。这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还有销售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收入是沙特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石油产业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大约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
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到7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依靠对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沙特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实力雄厚的新兴国家,成为名扬全球的“中东土豪”。
二、沙特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
沙特可耕地很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0.2%。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公顷,已耕地360万公顷。从业人员约为39万,农业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7%。
沙特石油出口收入丰厚,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同时, 十分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1.利用石油资金大量投资予农业部门。
政府大大增加对农业的预算。比如1973年,农业部的预算达到3. 3亿美元,比1963年的预算增加了30倍。农业和水利部以及农业信贷银行还向农民提供三种优惠贷款:一是短期季节性的贷款,用于种子和肥料等;二是中期贷款,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和牲畜;三是长期贷款,用于开垦土地等。如果建造价值150万美元的农业工程,可得到占工程费用80%的无息贷款;590万美元的项目可得到占工程费用60%的无息贷款。除此之外,政府还采取价格补贴政策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从1970年起,把对进口粮食的价格补贴改为对进口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和国内农业生产的补贴。例如:进口的肥料、农业机械等均补贴进口到岸价格的50%,农药补贴进口到岸价格的100%。
2. 积极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努力扩大耕地面积。
政府采取鼓励开荒的政策,规定如果有人在两三年之内能够使自己分到的国有荒地的1/4得到开垦或使之能适合畜牧业的需要,即可获得整块土地的所有权。为了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政府还划出一部分土地,鼓励人们在上面兴办各种形式的农场和农业公司。
3. 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重视海水淡化。
沙特严重缺水。由于盛产石油,致使“水比油贵”。水是沙特农业发展的关键。全国只有不到1/3的土地能够得到灌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大力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大力开展海水淡化,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共有30个海水淡化厂,日产300万立方米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沙共有184个蓄水池,蓄水能力6.4亿立方米。
政府推广先进灌溉技术以节约用水,现在已普遍改漫灌为喷灌和滴灌。
4.改变农业生产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专门人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沙特逐步改变单一生产,向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农业,使农业生产多样化。
沙特十分注意学习和采用外国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首先把目标瞄向自然条件相似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干旱严重的国家,但她却由一个几乎没有农业、一跃成为一个大量出口农产品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经验对沙特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除向澳大利亚购买适用于干旱地区耕作的机器和适合早地生长的良种以外,还聘请澳大利亚的农业专家指导生产。
沙特非常重视农业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经常举办各种农业技术训练班。还选派专业人员到国外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
由于采取了以上有力措施,沙特阿拉伯的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小麦产量增加显著,其它农作物如高粱、玉米、大麦、苜蓿、蔬菜和椰枣等都有大幅度增加。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也产生了有利影响。
三、花钱在沙漠中砸出万亩良田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石油开采业带来的巨额财富让沙特有了肆意挥霍的本钱,在沙漠中发展农业也被提上日程。80年代则拉开了大规模沙漠农业的序幕,通过海水淡化及抽取地下水,在沙漠中强行浇灌出大片农田,硬生生地用钱砸出万亩良田。
1.从一组卫星照片看沙特改造沙漠的成效
摄于1987年2月5日
摄于1991年2月24日
摄于2000年3月12日,绿洲面积大大扩大
摄于2012年6月17日,沙漠中已经形成大片的绿色田野了
2012年5月14日,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曾经公布一组由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拍摄的卫星照片,展示了沙特的沙漠农业区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状况——
从照片可以看出,早在1986年,阿斯干河-索罕盆地几乎没有什么农业活动。但26年过去了,到了2012年,该盆地已是大片的绿色田野了。
现在,阿斯干河-索罕盆地已经有了大量农田。农田的直径差不多都有一公里左右,包括正处于积极活动中的农业区(深绿色)和处于休耕期的农田(棕色至棕褐色)。农田里种植的农作物包括水果、蔬菜和小麦。为了节约用水,农田采用中心枢纽灌溉法(机械化全自动喷灌),以水源为轴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进行灌溉。这些圆圈直径普遍在100米左右,有的可达3000米。灌溉设备以很慢的速度围绕圆点旋转灌溉,因而形成一片圆形的农田,就像一张张转动的绿色唱片。远远望去,活脱脱就像是一个个麦田怪圈。
如今,圆形耕地面积密布沙特全国。从高空鸟瞰,在干燥的黄色沙漠中,一个个绿色的圆形和环形图案整齐地分布着,密密麻麻,十分显眼。
2.沙漠“新农村”——图伯尔·佳勒
回到本文开头述及的图伯尔·佳勒,其周围的农场自1987年开始急速扩张,如今已经是一个有中国首都北京市面积大小的“新农村”了。图伯尔·佳勒附近的荒漠丘陵如今已是茶叶树遍岭了(见下图)——
丰收时节的图伯尔·佳勒小麦农场
看到这些,你会相信这是昔日的沙特阿拉伯的荒凉沙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