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五化”文章 加快乡村振兴
——大余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2曹爱珍

老区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五化贫困户旅游

□ 曹爱珍

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大余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及市委市政府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五化”文章,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大余荣获中国宜居乡村典范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江西生态文明十佳示范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优秀县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水南:“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一、坚持三产融合,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化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省级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促进三产融合、绿色发展。

一是瞄准发展乡村旅游大趋势的路子。依托青山绿水,把乡村旅游作为“带一接二连三”的综合性富民产业,推动“旅游+扶贫”。大余县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在政策层面,出台《大余县乡村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大余县“产业扶贫信贷通”实施方案》等2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旅游用地、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旅游扶贫创业奖励等方面扶持政策,并探索采用PPP、BOT等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民营资金参与景区建设;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6000 万元,并逐年递增;对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旅游食品、旅游手工艺品等乡旅配套产品的贫困户,给予每户1~2万的设备采购补贴;组建县旅游投资公司,设立旅游投资基金,撬动银行贷款35亿元;给每个乡镇50~100万元、每个村5万元启动资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使旅游扶贫成为全县最直接、最稳定、最持续、最生态的脱贫致富新路。截止目前,全县已建立41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在企业层面,主要通过三大途径带动群众增收:一是依托旅游开发,帮助贫困户参与经营,流转田土,发展种养,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如大龙山乡村旅游点,共流转贫困户30户农田198亩,每亩年收益500元,户均年增收2000元,流转20户贫困户林地926亩,户均年收入1000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为度假酒店和农家餐馆供应生猪、鸡鸭鹅和蔬菜等农副产品达30多种。二是依托旅游公司,引导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就地转移,就近就业务工。政府扶持旅游公司发展,同时要求旅游公司对贫困户实施“四个优先”:即贫困户优先参与建设景区公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优先担任景区的清洁员、保安员、服务员等;优先支持发展经营农家餐(旅)馆、农家超市;优先安排到景区内及周边的农家餐(旅)馆、农家乐当服务员、保洁员、帮厨员。三是依托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推广旅游项目,销售土特产品。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孵化园、农旅电商创业街,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使大余县的南安板鸭、豪猪、多味花生、芋荷、烫皮、酸萝卜等名优名特农产品,售价普遍提高30%以上,销量增长3倍以上。在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强力带动下,2018年我县将实现计划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力争不返贫、计划退出贫困村全部退出的“双脱贫”目标。

在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经过改造,荒山变成了农商街,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二是抓住盘活资源要素培育“三金”农民的机遇。围绕“农村改革活”做文章,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力促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入股开发乡村,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民土地房屋变租金、入股企业变股金、镇村务工拿薪金,培育“三金”农民。比如,水南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企业等方式,带动周边6个村3000多户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其中有810户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获得稳定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电商物流、餐饮、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间接带动1000多人就业,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脱贫捷径。

三是把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脉搏”。坚持以现代农业攻坚战为主抓手,围绕“生产方式新”做文章,树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建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电商农业、共享农业等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加工业、旅游、餐饮、教育、文化、康养等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近年来,引进了康万家休闲农业有限公司、三月三旅游开发公司。打造了集特色农业种植、加工、农事采摘体验、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科普展示、农旅电商等功能为一体的黄龙花木示范产业园等产业新村和水南乡村振兴示范园区、鹭溪农场等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田园变乐园、农耕变体验、农业园区变旅游景区,大幅提高土地收益,带动农户增收。

二、坚持三生协调,推动乡村环境宜居化

围绕“乡村环境美”做文章,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年”活动,加快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大余召开。

水南乡村振兴示范区

一是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局,开展400余次综合执法行动。水下,扎实推进河长制,除了设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外,还专设93名河道保洁员,连续5年铁心硬手开展还章江“一江清水”行动,实施油罗口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取缔河道采砂行为。章江及其支流水质不断好转,国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岸上,大力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绿色矿山、清洁矿山建设活动,规划建设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发展林下经济,获评江西省森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先进单位。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关停或拆除养殖场677家,拆除面积21.14万m2。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近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1平方公里。空中,实行烟花爆竹禁燃行动,设立2个空气自动检测站,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一类标准。

二是抓生态城镇建设工程。在全省率先通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路长制”“区长制”,开展“违建违章大拆除、景区节点大提升、堆积物大清理、建筑立面大改造、绿化亮化大行动、村容村貌大革命”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消除视觉污染,提升视觉效果。采取PPP模式投入3亿多元提升323国道沿线、康大高速沿线、G220国道余崇线沿线、章江河道沿线、精品旅游路线等五条路线达328公里,实施了高速县城、青龙、新城等三个高速路口两侧绿地景观生态提升工程,房屋整治提升3000多栋,高速沿线房屋坡顶改造2200多栋,城乡环境靓丽一新。在全省率先打造智慧城市项目,建成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环保等十多个平台,加快城镇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和智慧化。南安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丫山运动休闲小镇被评为赣州市唯一的首批国家级运动休闲小镇。全市新型城镇化现场会在大余召开。

三是抓生态村庄建设工程。按照城乡融合思路,尊重农村自然、人文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坚持保护与挖掘并举、继承与创造同步、规划与运营结合,统筹规划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等布局。大力打击“两违”建筑,拆除蓝铁皮棚等“两违”建筑110多万平方米。完善乡村排污设施,搞好农村河道、沟渠治理,全面启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狠抓农村垃圾治理,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百日行动,率先在全市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三级网格管理体系,狠抓“三廊五线”环境提升,推行农村环卫第三方治理和保洁员全职化,建立由县级城管环卫部门统一管理负责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体系。建成垃圾中转站12座,配备农村保洁员761人,垃圾收集车209辆,购置户分类垃圾收集桶11.7万组,免费发放到全县每家每户,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整洁宜居、和谐美丽”新农村建设,2015—2017年,完成改水11628户、改厕11507户,拆除“空心房”116.58万m2。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绿色家园”“整洁农家”活动,卢屋村、双田村、周屋村、大龙村、元龙畲族村等5个村入选赣州市生态秀美乡村(社区),青龙村被评为全省20个美丽休闲乡村之一,元龙畲族村被评为全国少数名族特色村寨,大龙村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全省唯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推介名单”。

在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经过改造,荒山变成了四季花海,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三、坚持三整发力,推动乡村风气文明化

坚持从乡村根深蒂固的“痛点”入手,以铁腕之举,向陋习“宣战”,深入持久推进“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的“大余样板”。

一是整治殡葬陋习。按照市委、市政府乡风文明行动部署,大力实施集中处置棺木、集中建设公墓、坟墓迁移及杜绝土葬“零点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全面整顿市场棺木、回收存量棺木、焚烧处置棺木,对风水先生、“土工”“八脚”等殡葬从业人员进行管控教育。狠抓绿色殡葬改革,坚持“五个大原则”(即标本兼治、知行合一、堵疏结合、教管齐下、破旧立新),推行“五步工作法”,达到了“五个100%”(即棺木回收处置率、火化率、县乡村级生态公墓覆盖率、“三沿六区”坟墓迁入公墓率、入葬公墓率均为100%),实现了“五个大转变”(即“开门见坟”的山变成乡村旅游区、“人鬼混居”的村变成和谐秀美的景、“抬棺游街”的城变成创建全国文明城、“风水先生”变成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存放棺材”的祠堂变成村民的读书房)的华丽转身。截至7月10日,累计回收处置棺木18038具,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62个,整治坟墓14156穴。我县殡改工作得到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省政协主席姚增科同志以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李炳军同志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国家民政部相关领导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我县殡改给全国破了题,值得在全国推广。全省殡葬改革现场推进会将在大余召开。

二是整治“红摩”。下定决心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依法对1800多辆“红摩”进行了全面取缔,同时,实施绿色出行行动,率先在县一级推行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试点和微公交,疏堵结合,既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又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

三是整治攀比之风。出台党员、干部、群众移风易俗简办婚丧喜庆事宜文件,由红白理事会全程介入,指导、量化、监督“人情”标准,从根本上扭转了规模筵席、天价彩礼等攀比炫耀风气。2017年8月,在首届国际牡丹亭爱情文化旅游节上,为千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树立正确的嫁娶观,营造了婚事新办、简办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三治结合,推动乡村社会和谐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县坚持“三治”并举,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一是自治为本。坚持党的领导,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派选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措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动村民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村民行使民主权力。在每个村(居)建立“一约四会”(即修订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更好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自我分享。

二是德治为范。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各村(居)建立道德讲堂,创新“壹讲堂”“国学讲堂”品牌,大力弘扬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忠国爱家等传统美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群众评、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耻辱榜、进步榜、光荣榜,有效弘扬先进、鞭策后进、激励上进。创新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志愿服务向共享服务升级,获得省委刘奇书记充分肯定。

三是法治为纲。推进法治工作网络、机制向基层延伸。针对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在各乡镇都成立信访前法律咨询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各村(居)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大余:以案说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村民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大大降低了上访率。创新非警情报警处置分流机制,依托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和“110”报警平台,高效分流非警情报警事项到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处置,获得省公安厅和公安部高度肯定。我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信访“三无”县。

五、坚持三实入手,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化

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我县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两促进,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着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获得2018-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一是扎实创建精神文明。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把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开展星级信用农户、文明村镇等创建评选活动,创建国家、省级文明村镇各1个,市级文明村镇2个,县级文明村镇40个。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大众化、经常化、规范化,全县志愿者注册人数超3.1万人。

二是厚实精神风貌引领。在脱贫攻坚中更加注重精神扶贫,重点关注并解决个别贫困户习惯做“懒汉”思想,通过组织开展“道德评议”“道德讲堂”活动,设立“光荣榜”“进步榜”“耻辱榜”等动态榜单,树立扶贫不扶懒、“奖勤罚懒”的鲜明导向,大力提升“懒汉”劳动积极性,深度激发贫困户主体脱贫意识。

三是夯实公共服务建设。全力推进文化名县、教育名县、体育名县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文化名县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阅读活动,建立国家级播音主持实践锻炼基地,实施广播卫星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文化活动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打造了中国牡丹亭文化园、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梅岭三章纪念馆等10多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文化大项目。教育名县方面,全面建成1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顺利开园,基本建成大余中学新校区,开工建设章江小学,大力解决“大班额”“大校额”问题。体育名县方面,举办了全国和国际山地马拉松比赛、全国速度赛马大师赛等系列大型赛事活动,积极推动全域体育建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猜你喜欢

五化贫困户旅游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旅游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