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的策略
2018-09-11陈文伟
陈文伟
摘要:针对让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的策略,本文提出五字策略:激、引、探、悟、评。
关键词:自主参与;“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93
《品德与社会》(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材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性。因此,我校结合本地的地方特点,申报了研究课题——“社会探究体验的教学模式研究”,并得到了批准,现正在实施中。我校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能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教师的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探讨了拓展的途径,提供了帮助。怎样引导他们自主参与社会,自主探究体验呢?下面谈谈笔者采用的策略:
激: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探究社会的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兴趣,它直接推动学生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而缺乏这种兴趣,就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可见,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教学的始终。因此,笔者在活动前经常向他们介绍学校周边的好事、新事、趣事;新老香洲的建设规模、游乐设施、公园的开放情况,情侣路的美等等。每次还没等笔者讲完,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陈老师,快点带我们出去见识见识。”这种参与社会的要求,这种探究体验社会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呼之欲出,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引:学生有了探究社会的兴趣,就得趁热打铁,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实践、探究,鼓励其有信心、有胆识地获得成功。因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转化为主体的素质。学生天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多以感性认知为主,只有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转化为行为道德。因此,在活动前,笔者创设“模拟探究体验社会”的情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形式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公商人员、交警、民警、医生、商贩、服务员、顾客等角色,鼓励其放开手脚,大胆地说,高声地唱,投入地演,切实地做;鼓励其积极动脑、动手;再引导他们在扮演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嗅一嗅、摸一摸、问一问、想一想、比一比、评一评、记一记、说一说”等方式,让其去探究、去体验,从而获得探究社会的经验。美国学者巴特勒认为:“教学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连续的反应活动才是有效的。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媒体和方法,有些手段一定要确保学生直接与传送的新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尽量在课堂上多组织生动活泼的“模拟社会探究体验”的活动,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内的模仿训练中学会探究社会的本领。
探:就是让学生到社会中探究,获得体验。学生有了参与社会的兴趣,懂得了探究社会的方式,就得让其到社会中去实践。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探究、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才能得到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笔者带领实践向社会,向他们自己的生活领域中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创新性。根据教学需要带学生走出校门,开放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充分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因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带学生到“共乐园”游玩时,请“共乐园”的老前辈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为学生讲英雄故事,到唐绍仪的故居前给学生介绍他的丰功伟绩,他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等方式的探究,体验到唐家具有人杰地灵的灿烂文化,体验到自己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带领学生到“农科所”参观,他们体验到科学的神奇,科学的重要,并把探究体验的情况形成文字,写成“探究体验报告”;让学生到老人中心服务一天,让他们体验到“尊老敬老”的意义,以及体验到当服务员的不容易,并把一天的情况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带他们到市场“活动”,他们利用模拟活动学到的“绝招”,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究体验社会。其中“破坏王”吴玉杰同学感慨地说:“唉,人心险恶啊!”笔者吃惊地问:“玉杰,这话什么意思?”他一五一十地讲给笔者听,原来他帮菜贩老板卖菜,顾客秤了菜,提着就走了,谁知过了一会儿,顾客回来说菜不够重量,他二话没说,又秤了秤,竟没发现问题,这时老板竟找了两毛钱给顾客,玉杰问明原因,老板却理直气壮地说:“不是这样,我哪能赚钱?”玉杰指出她的不是,老板却指着他说:“你懂什么!”玉杰一甩手就跑了,并发出了感叹……学生通过活动确实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
悟:就是学生在参与社会探究体验中的感悟。因此,在活动中,要紧扣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选取丰富多彩的相关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营造愉悦、优美和谐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提高自身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其中,周楚君在社会探究体验的活动中却有这样的感想:唐家旧市场太脏、太乱、太臭。清洁工人太辛苦了,整天推着垃圾车转来转去,不停地扫……如果我是管理员的话,我要好好地给这个市场“治疗治疗”……他们通过活动,真正提高了道德素养,完善了自我。
评:就是学生在探究体验中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但要讲究评价的技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总是希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尽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也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每次活动回来都开一次评价会,按下表进行评价。(等级:优、良、中、合格)
他们在评价中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并结合教师的评价,悟出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识别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第三小组的韦木凤同学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的目标就是了解市场的环境,我的目标明确,给自己评“优”;据我了解市场有三大特点,一是脏,地面上废纸、废胶袋、果皮、腐烂的菜叶等,交织在一起,给地面铺了一层“五彩地毯”;二是臭,除了地面臭外,还有沟渠也很臭,尤其是家禽档,更是恶臭难闻;三是乱,小贩乱摆乱放现象严重,有些通道几乎难以走过,所以在探究方面我给自己评“良”;在认识方面我给自己评“优”,我认为他们不讲卫生,都是错的;至于体验,我也给自己评“优”,因为我在市场看到一个过道上堆了许多东西,我便把它放好,受到了小贩的赞扬,我看到过道上有几个破胶袋,我马上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人们都向我微笑,我很开心……她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组长也同意她的评价,笔者不但同意她的评价,还称赞她做得好。其他同学也滔滔不绝地评价自己,气氛热烈。这不正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教育的成功。”的写照吗?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激发了他们探究体验社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参与探究体验社会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这就是我们课题——“社会探究·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策略。笔者深信,只要努力、灵活地运用“激、引、探、悟、评”的策略,就会更快,更有效地达到课题的研究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高新区唐家小学 5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