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察颜观色”
2018-09-11郑金花
郑金花
摘 要:我们不妨“察颜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气色等捕捉到学生心灵深处的动机和想法,以便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进而收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察颜观色”,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思想工作做得再细致些,驱散他们心头的阴霾和困惑,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
关键词:察颜观色;辨其人;闻其声;识其心
对于求医的患者,有经验的老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达到救治的目的。作为班主任,也不妨“察颜观色”,从学生的表情、神态、气色等捕捉学生心灵深处的动机和想法,以便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进而收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察言观色——辨其人
小龙属于典型的好动的孩子。上课时,不是一刻不停地摆弄手里的一些小玩意儿,就是前俯后仰地搞一些小动作。一节课下来,学东西的时间也不过几分钟。凡教过他的老师,开始往往还有几分耐心,可时间一长,那份爱心和耐心也消失殆尽了。于是,大家送他一个雅号——“一分钟热度”。
有一次语文课上,他竟然也高高举起了右手,想要回答问题,他那种急于发言的神情犹如电光石火般闪亮,我那“明察秋毫”的眼睛迅速觉察到了这点,把机会给了他。当他流利地说出那句唐诗的时候,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来。我附在他耳边悄声说:“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我就喜欢你高高举起小手,争着发言的样子!”听了我的话,小龙甜甜地笑了。结果,在接下来10多分钟的时间里,小龙一直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让人刮目相看。但好景不长,一阵热情过后,小龙又“旧病复发”了,再怎么提醒和激励也难以让他像先前那样集中精力了。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历后,我越发在他身上狠下工夫。在一次自习课上,小龙问我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本想简单地打发他,但是转念一想,不能打消他主动请教的积极性。对这样的孩子来说,能够偶尔迈出“我要学”的步子已属难得,还能奢求什么呢。我耐心细致地给他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听明白为止。接着,我抚摸着他的头,悄悄地对他耳语:“老师多么喜欢现在的你呀!希望你以后一直都这样!”小龙欢天喜地回去了,我听见有些孩子非常羡慕地问他:“郑老师都对你说了些什么?”小龙只笑不语,但我发现了他那眼神里掩饰不住的喜悦与自豪,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渐渐地,小龙的学习有了起色,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他的几分钟热度变为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的热度……多年的“多动症”被我彻底“治愈”。
二、察言观色——闻其声
和小龙相比,小冉当属热度过“火”型,突出的表现就是特爱打小报告。打小报告的次数一多,我也就不耐烦了:“都五年级了,还爱打小报告,真是的。”从此,我的耳根清净了,只是上课多了一种异样的眼神,似乎还有无可奈何的叹息声。
一次讲完课,我让同学们自由活动。在巡视的过程中,又与小冉的眼神不期而遇,我的心不由得一颤:每次上课时,你想过他眼神里的东西吗?每次打小报告时,你在意过他向往的神情吗?批评他时,你考虑过他的自尊心能否承受得起吗?他的那些小报告不也代表了他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吗?
过了几天,我尝试着让他协助班长管理班级,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三、察言观色——识其心
几年前,我教的那个班里转来了一个特殊的孩子,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她叫小文,来自陕西的一个贫困山区,身上有多处烧伤的疤痕,有几处还没有完全愈合,经常会渗出血水,所以学校的体育课她不能去上,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在教室里看书。她的父母来苏州的目的,就是想医好孩子的病,可是孩子的病由于拖的时间久了,不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由于帮孩子看病,他们的生活很艰难。痛苦的经历,使这个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怕事,经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一角,但我能看到孩子眼里的那份渴望,想融入大家的圈子,可是太多的挫折与过往,让她恐惧与人相处。所以我一有时间,就走到孩子跟前,拉着她的手,跟她说说话,聊聊天,慢慢地孩子对我不那么害怕了,路上看见我会轻轻地对我说:“老师好!”放学了,也会悄悄走到我旁边小声说:“老师再见!”雖然眼神游离,瞥着看我,但我知道她已经开始接受我了。观察到孩子的这些微妙变化,我就趁热打铁,发动全班的力量,用爱融化她。小文有着一颗敏感的心,几个星期后,她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感受到了来自全班的帮助。她开始悄悄地站在同学身边看他们做游戏,看到这样的变化,我就鼓励孩子们邀请她加入游戏。当她受到邀请时,开始有点害怕,但后来也会快乐地加入进来。她和班中很多孩子开始说话了,虽然只有几句,虽然声音还很小,但是她真的不同了。看到她的这些变化,我也真心感到高兴。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感情丰富、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全写在天真无邪的脸上,他们的情感纯真而外露。我们不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学会“察颜观色”,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思想工作做得再细致些,驱散他们心头的阴霾和困惑,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让他们身心舒畅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学习生活中去,去实现他们心中的七彩的理想吧!我深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要长期如此下去,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一定能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