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8-09-11曾碧珠

新课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错因被除数除数

曾碧珠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也是一件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一直是小学阶段所占比重较大的一块,外行人也许会认为计算就是试卷中的一部分而已。其实不然,在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统计知识、几何图形题等题型中,都包含着计算。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该是灵活的、跳跃的,而不是局限于认知技能的条条框框,也不能局限于法则的死记硬背,而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经验积累,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算理算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此,本人在三、四年级的教学中,经常实行分层辅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的方式,现总结得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扎扎实实练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

基本功的训练不外乎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这些看似一、二年级的基础训练,往往不被中、高年级的老师提起。中、高年级的老师往往会觉得这不是一、二年级教的吗?怎么可能不会?可就是这样的思想让孩子错失了打牢“计算”基础的机会。大部分中、高年级的孩子都会,可就是速度上比较慢,且准确率不高。那为什么会这样呢?真的是还未开窍吗?其实不然,只有孩子们把这样的基本功练扎实了,计算才会迅速、准确。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早读或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这样基础的训练,一般以口算练习为主,也可以是比赛谁算得快的小测验,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基本功。此外,一些经常使用的算式,也应该让学生熟记于心。如四年级简便计算里的:4×25=100,8×125=1000,4×125=500,8×25=200等等,这些算式在简便计算里经常出现,学生熟记后不仅对解题的正确率有很大帮助,而且对解題速度也有很大提高。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通过训练会给老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有条不紊学算理,由熟到巧练算法

学生只有明白了计算当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正确解题。比如:在四年级笔算除法里,《商的变化规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数量关系:数量×单价=总价,反过来看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提高了,数量不变,单价是不是应该也提高呢?总价不变,数量变多了,单价就应该相对应地降低。这样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量关系是教好这一课的关键,比起让孩子死记硬背结论有效得多!再比如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除法》这一课,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为了竖式计算的简便,我们会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先去掉,这是相当于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了10、100、1000……如,在学习“840÷50”时,学生也会熟练使用这一方法,可常常被忽视的就是余数。不少孩子会有疑问:竖式计算过程得到的余数不就是4吗?因为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 ,商不变,但重点是余数变了,也除以10 ,这时的余数4并不是原题的余数。求出原题的余数,需要用现在的余数乘以10,所以原题的余数应该是40。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验算来巩固这一观念,即“16×50+4=804”是错误的,而“16×50+40=840”才是正确的,进而充分理解简便运算中蕴含的道理与余数的含义。一开始,有不少孩子还是会忘了这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再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才能记得余数还得添上删去的0的道理,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形成真正的计算技能。

三、认真审题不马虎,养好习惯终大成

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先观察不动笔的好习惯。先看清楚题目的运算顺序与数据特点,想清楚题目可能有什么样的出题意图。比如:在计算“64×64+216÷6×64”时,不少学生会直接先把64×64算出来,然后再按顺序计算,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216÷6=36”,那原题就变成了“64×64+36×64”,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就如鱼得水了。再比如“44×4+575÷25×0+44”这道题,如果仔细观察再动笔,就会发现:“575÷25×0”就是等于0,马上可以得出计算4个44是多少的思路,那解题就会又快又准。另外,在平常的作业里,也要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粗心”不能成为借口,特别是在解决问题里面,抄完题目中的数据后要再检查一遍所列的算式数据有没有出错等等,以免前功尽弃。如此一来,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与计算的习惯之后,就能大大地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四、重视错因详分析,书写工整错误少

我经常充分利用每一次练习课与作业练习讲评的机会,让学生重视错题,查找错因。组织全班纠错或者小组互助,让学生们像做练习一般,再把同学之间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互相查找错误的原因。学生们自己归纳起来,常见的错因有:数字、符号抄错,运算顺序出错,计算方法混淆,忘记添0、补0,以及小数点的移动等等。把这些错因归纳得越仔细,就越能进一步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另外,正确、工整地书写也是一个减少错误率的好办法。三、四年级学生的书写是一个慢慢定形的过程,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的书写水平,有的孩子明明汉字写得有模有样,可是写阿拉伯数字却歪七扭八,不是不会写,而是不肯写,更别谈那些连书写都不规范的学生了!孩子们经常把“1”写成“7”,把“0”写成“6”等等,因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也应抓好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也是提高计算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方法、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本身要坚持不懈,更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学习,由慢到快,由生到熟,由错到对。只要教师和学生都共同努力了,相信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错因被除数除数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深究错因 把握本质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反思错因正确解答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巧求被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