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设计与实施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
——基于高效教学的视角(下)

2018-09-11■曹

天津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案目标探究

■曹 瑞

曹瑞,女,1969年8月生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员。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六届兼职督学,天津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理事,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积极心理学、教育评价、课堂教学心理学等。

五、高效教学理念下导学案的编写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尔在其教学设计理论的标志性成果《首要教学原理》中,提出了五项“首要教学原理”: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与之相应的,他把课堂教学分为5个步骤:聚焦问题、激活旧知、展示新知、应用新知、融合贯通。

不同课型、不同学科的导学案设计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不能千篇一律。下面,仅以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为例进行说明,以对其他课型导学案的编写起到借鉴参考作用。根据《首要教学原理》中的五项原理,新授课的导学案一般应包括学习目标(聚焦问题)、学习导入(激活旧知)、学习探究(展示新知)、巩固与应用(应用新知)、小结与反思(融合贯通)五个模块。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本质上不应该有太大区别,就如同教与学本身也不能简单地割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样,表述上的不同也仅是侧重不同而已。不过,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制订都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现状为出发点,这样便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体现的是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正确的理解,是教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育人观的集中体现。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中需要达成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虽然在概念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没有大的区别,不能简单割裂开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表述角度的不同,一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表述,另一个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表述。由于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而设计”,因此,导学案的目标表述应该以学习目标为宜。学习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学习主体、学习行为程度、确定行为的条件几个方面。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时间”为例,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借助实际生活经验,能准确读出钟面上或电子表面上指示的时间”。这句话中,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学习行为是“读出钟面上或电子表面上指示的时间”,行为程度是“准确”,确定行为的条件是“借助实际生活经验”。学习目标在内容上一般也要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但是不一定以外显的形式表述出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表述要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可以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有一定层次性、可操作性。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否则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否则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最好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测量、可操作的明确用语。有教师这样撰写初中语文《海燕》一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体会,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涵盖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多维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学习目标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性。教师要运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表述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学习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导入新课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课件导入、提问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等多种导入方式。学习导入的设计形式一般以知识链接或者温故知新的形式出现。学习导入是导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不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还滋润着导学案,让导学案不那么生涩、乏味、突兀。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演示实验、视频、问题导入等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做好知识与情绪上的准备。在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通过搜集鲜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具有时代气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例、漫画、实物等素材,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快速准确进入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探究

学习探究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展示新知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方式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方式进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导学案采用探究的方式,结合“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思考—展示”,再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吸收率和教学效率。

学习探究过程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教师是进行学法指导的主体。因此,要想指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要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并熟知多种学习方法指导的程序、技巧、技能等,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历史教师要掌握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史料分析的方法等,只有教师首先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引导学生掌握。

学习探究过程中,问题设计是主线。高质量的问题链可将导学案与教材有机结合。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结合导学案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积极思考,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鲜活的案例、巧妙的设问或更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思考,以达到对知识科学建构的目的。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问题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学案导学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要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问题”是关键、是核心。“问题”在导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在导学案中既起着引导作用,又应具有启发功能,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另外,“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着问题设计的质量,这也需要编写者精心揣摩、细心把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从而抑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叙述语言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

导学案是探讨问题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获得深度感知体验的重要基石。聚焦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思考话题,有利于学生在主动研讨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学习内容。聚点讨论使得导学案不再是一个静态的学习工具,而是成为学生开启探究问题和展开丰富想象大门的钥匙。

(四)巩固与应用

巩固主要通过练习这一环节完成。练习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练习的设计应该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设计练习问题时,应注意多设疑,应该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思考、讨论。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和阶梯性,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而有所不同。练习题一般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练习的量不宜过大,题目一定要精选,除了基础题之外,要有结合学习内容和目标拓展应用类型的题目。

知识的运用属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方式在课下完成。

(五)小结与反思

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方法的提炼、归纳,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等。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学习。导学案中最后一个问题一般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白由学生填写;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课堂教学中,及时反思和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的反馈可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可以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六、教学导纲——导学案的“2.0”版本

近年来,导学案经历了由“热”到“冷”的变化,值得我们思考。时代在发展,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载体也需要不断发展,教学导纲,即对导学案深化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在对导学案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教学导纲的概念,以此代替导学案。

用“教学导纲”这个词,缘于对导学案中“案”字的分析。案,本义为木质盛食的矮脚托盘,引申为提出的计划、方法和建议的记录,或涉及某些问题的事件。“案”字本身含有固定不变的意思。在实施过程中,导学案也的确出现了压缩学生的思考空间,固化学生学习方式,弱化学生探究意识的弊端。教学导纲的“纲”意为渔网上的总绳,应引申为统领全局的关键所在,提纲挈领是也。教学导纲,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实施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一是强调对学生导思、导学、导练;二是强调教师要指导、引导、主导;三是强调教学方式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学生自导、学生互导。“纲”体现了简约的理念、减负增效的理念和核心素养的理念。相比较于“案”,预设成分不那么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把教学导纲看作是导学案的深化和发展,是导学案的2.0版本。教学导纲的使用避免了习题化倾向,暗示教师不是把教材、教案内容全部搬到上面来,而是把精华的部分展示出来。目前,教学导纲的使用还在探索和发展阶段,诸如信息技术如何与导学案的使用进行有机融合、教师教学风格如何彰显、基于导学案运用的教学评价如何进行等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学案目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