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南:党建创新“最活跃”的区域

2018-09-11梁生树

当代陕西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攻坚干部群众

◎梁生树(本刊记者)

在急难任务上下功夫、在便民服务中花心思、在转变作风上求突破,党建创新工作始终围着群众转

贫困人口占比高,经济欠发达,人居环境山大沟深、群众出行不便是汉中、安康和商洛的共同市情。梳理陕南三市党建工作,与这些短板正好对应。

把重心放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上,陕南的党建工作很暖心、很亲民。

在急难任务中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

脱贫攻坚始终是我省三大攻坚战之一。怎样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检验着基层党建的“成色”。

安康市有贫困人口45.39万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风险高是脱贫攻坚面临的四大难题。

在实践中探索,安康市形成了“支部+X+贫困户”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模式。

这一模式,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找准了贫困村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真正把培育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和安康相邻的商洛市,所辖七个县区均为国家贫困县,属全国少有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商洛市在脱贫攻坚中实施以人才融合、资源融合、机制融合为重点的“三个融合”,促进了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实行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担责主抓,整合各级力量,推动各级干部、各类人才、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集聚到脱贫攻坚一线。

把如期脱贫摘帽作为政治任务,逐级签字背书、上下联动包抓,推动组织建设、阵地建设、联系服务群众等党建优势资源倾斜到脱贫攻坚一线,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针对党建与发展结合不紧、基层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将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制度建设、督查考核机制、奖惩激励办法等制度成果运用到脱贫攻坚一线。

“三个融合”,整合了脱贫的各类资金和资源,激发了干部的精气神。

脱贫中出现个别贫困户“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现象。旬阳县积极探索以“三会两榜”为抓手破解扶志扶智难题,激发和培育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培训会、点评会、评议会;先进典型亮“红榜”,落后典型亮“黑榜”,让“等靠要”“争访闹”置于道德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以评明真伪,以德辨善恶。

近年来,旬阳共开展道德评议1859场次,评议出先进典型2437人,后进典型596人,亮“红、黑”榜2259人次。

启示:富裕百姓是核心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怎么培养?重大任务,最能磨砺队伍、最能检验队伍、最能提升队伍。“支部+X+贫困户”“脱贫攻坚‘三个融合、”“三会两榜”扶志扶智,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都不是空想出的。只有经历重大任务的砥砺,才能有新的创举。

在为民服务中花心思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管党治党的一大重要法宝,党建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安康市紫阳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社情民情复杂,加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信访矛盾一度十分突出。

县委、县政府在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渠道途径和制度机制上不断探索,形成一张问卷聚民智、一个窗口便民需、一部电话听民声、一名干部帮民富、一套制度做保障的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方法,实现联系群众主动化、服务群众常态化。

过去是“群众找干部,干部不爱理”,现在变成“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群众牵着干部鼻子走”,党群、干群关系重回鱼水关系。

紫阳“五个一”工作方法,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

2013年,留坝县面对山大沟深、群众到镇、县城办事不便等县情,全面推行了“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

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走进农户院坝、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听取群众忧盼,实打实解决群众具体困难,实现了院坝里说事、板凳上交心,取得了改作风、惠民生、助发展、促和谐的初步成效。

院坝说事会群众工作法的核心是用真情做服务、用实效惠民生,通过“三结合”收集民情、现场办事、健全机制。达到了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抓起,困难诉求早知道,早落实,实现群众上找服务为干部下问服务的改变、干部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改变。

为民服务不仅要主动,还要精细。

汉台区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将辖区按照300户家庭或1000人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服务员。

通过网格服务员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人口信息、综治信访、劳动保障、民政社保、特殊人群等信息,达到信息全面动态化管理,数据资源共享。

网格化服务,将基层社区组织过去被动、粗放和分散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今天的主动、精细和系统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全天候”,有效突破了社区管理瓶颈。

启示:服务为民是根本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抓党建也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群众观点,只有抓住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个根本,党建才有生命力。

排解民忧求突破

作风问题关乎事业成败、关乎党的形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2014年,商南县“广场问政”现场问哭一名部门“一把手”的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商南县率全省之先,推进以“找官僚主义、找效能低下、找责任缺失,看我担当、看我作为、看我敬业”为主题的“三找三看”活动,让县直3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接受百姓直接提问,局长现场作答并承诺,再由群众代表举牌评判、投票。

有官员给商南县广场问政总结了三个好处: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拆掉了“隔离墙”;面对面提问题,把问题晒在了阳光下;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答不答应。

“一把手”的泪水,有对从严治党新常态的不适应,也有对“广场问政”这种新形式的不适应。

2014年,汉中市“民情直通车”制度入选中央改革办《改革案例选编》,在全国推广宣传。

“民情直通车”制度旨在构建县、镇、村三级服务群众信息网络,形成县镇村互联互通、县级部门间互联互通、基层组织与群众互联互通的“大网”,实现快速、便捷、规范为民服务,达到“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路”的目标。

“以前咨询办个事,要跑十多公里路才到镇上,有时资料不全还要再跑几趟。现在真是方便多了,通过手机反映问题,在家就能等到解决办法。”提起“民情直通车”的便捷,家住南郑区小南海镇郑家坝村的李小华很是感慨。

偏远山区的群众会觉得政府离自己很远,和干部见上一面比较困难,家里遇到急事需要帮助解决,干部也多是电话“远程遥控”。

针对这一现状,岚皋县创新服务群众机制,用干部群众“多见面常联系”的工作方法,“剑指”干群间的“缝隙”。

紫阳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县级干部每月至少到包联的村民家里与群众见一次面,镇干部每周都要去村上,如果村民外出务工家里没人,干部也要不定时地打电话联系一下。

“多见面常联系”不仅解决了群众办事“不知道找谁、多跑冤枉路”的问题,更让撤乡并镇后的老百姓,虽在远距离却能时时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干部作风好不好,要体现在实绩中,还要记录在档案里。

镇坪县探索推行干部“实绩档案”制度,直击干部“动力不强、活力不足、压力不够”等问题,用实绩档案鼓励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用痕迹档案记录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助力追赶超越、争创一流成为常态长效。

推行干部“实绩档案”制度后,镇坪连续多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监测争先进位奖,脱贫攻坚工作同时获得省市考核“双优秀”。

启示:为民解忧是基础

门难进、脸难看,群众就会把干部视作官僚,把部门看作衙门,不愿跟你交心,不会与你亲近;干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群众也就不把你当真,你说十句他听一句,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干部以权谋私、以势压人,群众就可能对法治秩序失去信心,用不恰当的方式去追求公平正义。

猜你喜欢

攻坚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