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2018-09-10张鹏
张鹏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给国内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财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s集团公司为例,在对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来深入剖析s公司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治理结构;审计整改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规范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与挑战。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和评价公司的工作,还可以深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层面上。
一、S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一)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现状
在s公司中,内部审计对公司的运营状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是对s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报告,不仅如此,在许多项目中还要给予相关指导。在S公司的内部审计模式中,审计处对全体公司职员以及各个公司部门都起着重要的监督控制作用,其直接领导权归董事会所有,这就保证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公司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财务收支审计、经济合同审计、采购比价审计、工程预决算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是S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业务范围。
(一)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S集团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公司审计处会针对公司财务收支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否合规、成本费用以及各项权益的真实性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审计,以切实履行其经济监督职能。
(二)经济合同审计
经济合同审计也是S集团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一大重点。公司法律事务处会对与公司利益挂钩的除经济合同以外的其他合同负责,经济合同则由审计处负责审查。
(三)采购比价审计
同经济合同审计一样,s集团公司在进行对采购比价工作的内部审计时也采取了过程参与的审计模式。
(四)工程预决算审计
在工程项目方面,s集团公司审计处也会对工程项目进程中的工程预决算进行审计和监督,将工程承包方和工程合同风险降到最低。
(五)内部控制审计
s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主要是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确认,其对影响企业控制制度因素和缺陷进行识别与评级,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二、S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部分监督职责缺失
s公司屡次因财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问题被处罚。自集团制改革之后,公司审计机构未能履行应尽的职能,在2013年第二季度的每个月份都有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事件发生。在对S公司的观察中发现,内部审计人员B在对其公司进行财务核算时,发现有几处财务数据存在很大的问题,审计人员B向发现的财务问题反应到了其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长官A在对这些财务问题审核后继续上上级报告,但是管理层发现是与公司大股东的财务往来数据后便不再进行追究,而内部审计B没有得到管理层的授权便没有对这些财务问题作深入追究。
除此之外,S公司审计处的工作重点在于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而并未对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审查,这就使得公司的运营与管理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二)内部审计力量比较薄弱
1.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
公司审计处的人员构成也无法满足现代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例如公司主持审计处工作的副处长是政工专业干部,行政能力较为出色,但一心忙于行政,经常忽视审计上面的工作,对于公司下达的审计任务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另一名刚刚毕业在审计部门工作尚不满一年的审计专业的大学生,并不具有实践能力和经验,不利于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平性。而且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其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企业可以将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来,从而建立起更有效率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但是在s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仍是使用手工审计的方式,对审计的账簿、报告等进行逐一审查,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不利于公司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内部审计结果执行程度偏低
S公司對于内部审计结果的执行度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受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管理层的影响而造成的。在S公司中,内部审计结果的处罚权与处理权都归董事会所有,而对于内部审计结果的处理效果则与公司管理层密不可分。如表I,就充分反映了S公司内部审计意见处理结果的重视程度。
从表中不难看出,S公司管理层从没有对内部审计意见处理结果非常重视并立即执行,经常督促和偶尔督促或处理的均占18.75%,持不理会态度的占12.5%,只有遇到重大问题才进行处理的则占到访谈调查的一半。
三、S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司上下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认识
1.从管理层面讲
从管理层面上来讲,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者,应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和执行作用,同时其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意识是企业内部审计实现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S公司的管理者对待内部审计的态度比较消极,内部审计理念较为滞后,或是让内部审计制度长期处于空缺状态,或是口头重视内部审计制度而非真正落实,亦或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内外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2.从员工角度看
从员工角度上来看,S公司员工对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S公司的许多员工来说,他们大多都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给自身工作挑毛病,会对自身发展造成阻碍,因此这些人在接受公司内部审计时往往会采取消极甚至抵触的态度,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推进带来困难。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使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代理问题与剥夺问题日益突出,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改善便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优方式。但是随着资本市场诚信危机的出现,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就会使得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弱化对公司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S公司来说,公司治理结构中一直存在著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重合的问题,公司董事由董事会秘书和总经理兼任,从而使得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不足,制约了内部监督机制的发展。
(三)S公司内部审计理念陈旧影响其职能的发挥
从S公司对内部审计的观念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等可以看出S公司仍然在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制度与理念,例如S公司狭窄的职能范围不利于内部审计对S公司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在2013年我国的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的最新规定表明,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具备风险管理的职能、主动咨询的职能、全面监督的职能等,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难以有效发挥各种职能,无法对公司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是实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推进的重点所在,然而在S公司中,仅仅是建立起了基本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与之相应的配套制度却仍未得以完善,如审计问责制、审计整改制等。所以S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措施保障,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由内部审计人员在缺乏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随意发挥,影响到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四、加强S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S公司与大股东往来资金不入账等问题在近些年以来日益突出,而这类问题又与内部控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内部控制应是加强S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措施。为此,S公司要优化股权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内部人控制,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稳定发展。
2.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S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公司可以通过设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等有效形式,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二)增强公司内部审计力量
尽管S公司职员众多,但是公司里的内部审计人员却严重不足,在繁重的内部审计任务状况之下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必须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提高审计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例如设立年度工作上进奖;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要对内部审计机构中的人员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让具有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人员以及更有经验的人员担任这一职位.
(三)加强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执行
审计结果的落实和执行是确保审计结果的关键所在,而针对于S公司内部审计结果的执行度偏低的问题,首先就可以从建章立制入手。
其次,还要建立内部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另一方面,S公司的某个部门曾经在工作没有通过内部审计的情况下,就在公司网站上以及公司内部会议、内部宜传文件中通报这些审计的结果。为此,S公司应该加强公示制度的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态度,既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又对公司自身进行监督管理。
此外,S公司还可以建立公司内部审计问责制度和审计整改制度。
参考文献:
[1]尹萃.金融混业经营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王利志.CC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