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像的运用研究

2018-09-10姜丽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姜丽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信息的接受以图文结合或以图代文的形式较为常见,有专家称之为读图时代。图片包含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生动形象,迎合了人们短、平、快的阅读需求,很受人们欢迎。其实,把不易理清楚的人物或事件的关系脉络用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是国内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对图像的使用要依照科学正确的原则进行选择,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使学生智育德育美育、思维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图像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67

一、一图胜千言,图像资源多多益善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随

网络上的图片与历史类视频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的教学资源。此类资源鲜活、生动,在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烘托气氛都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相关资源提供的历史事实可以和教材融为一体,拓展了教学内容。另外,图像资料比语言表述更深入人心更具有说服力。

(二)活跃了课堂气氛

现在的学生对空洞的说教非常不感兴趣,对枯燥的课本也难以产生兴趣。如果我们将图像资料与课程进行整合,把图片、音频、视频等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信息的接受需要多渠道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如在讲述历史上的淝水之战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影视动画,把苻坚战前“草木皆兵”的恐慌心理形象地展现出来,滑稽的画面让学生开怀大笑,在笑声中消除了疲劳。

(三)提升了教育效果图像直观形象

在历史课上,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选用图像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历史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可以促使审美能力、德育等教育效果的提升。现在的历史教材基本上做到了“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插图形式各异种类繁多,例如实物照片有遗迹、遗址、古迹、文物等,非实物图有地图、示意图、平面图等。例如在欣赏“秦皇陵兵马俑”的插图,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是兵马俑的宏伟气势,惊叹于古代工匠的高超的艺术和智慧。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层面就过于肤浅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秦国从商鞅变法到天下归秦的富国强兵的内在逻辑联系。还可以跳出一朝一代的桎梏,从兵马俑陪葬始皇帝谈谈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思维上的升华。一图多用、发散思维,真正使图像起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图像资源中的艺术精品,在进行智育渗透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秦砖汉瓦、魏晋石刻、唐三彩、宋瓷器等图片会让学生由衷地赞叹中国古代的雕刻雕塑的艺术之美。教材中的名人画像,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秋瑾等让学生在观看时,结合人物在历史评价中的地位会深切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精忠报国的情怀。对于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插图,如辛亥革命,通过引导学生换位带入图中人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尝试对图中人物进行历史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精挑细算图像

(一)用圖过度导致课堂娱乐化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物理化学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结果复制或重演,而历史不是这样,随着时间已经成为过去的才能称为历史,过去的事情不可能重新经历,这与学生的认知经验是背离的。“读图时代”下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于图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年轻人对于电影、电视、漫画等图像媒体情有独钟。历史教师通过图像资料动态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容易把历史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加以理解,图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图像使用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会起到上述改善课堂效果的正面作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比如把教学变成图像展览或者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会使课堂娱乐化,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图像资料的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不言自明,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设定好的画面是制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观众的想象力。当视觉冲击代替了深层次的思考,对历史的认知就会流于肤浅,从而导致认识的偏差。用图过度还会削弱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觉得纯文字表述难以理解枯燥乏味令人厌烦。对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途径来源于文字。而文字的阅读体验与图像的阅读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二者各有所长,不能相互代替。对于历史的学习,更多的是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而不是图像视频。如果养成对图像的依赖,毫无疑问在钻研的深度上就不可能深入。文字的阅读具有深刻性、领悟性、丰富性和包容性,给读者提供无穷的想象空间,也为不同的人提供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阐释。对于同样的文字,同一个读者随着年龄的不同阅读的时候体验也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图像是难以做到的。而读图体验是用眼睛的舒适取代了思考的快乐,用游戏取代了阅读,为娱乐放弃了沉思,在获得低端的快感的同时失去的是思维的深邃。

(二)量体裁衣传道授业是根本

图像资料该如何取舍,笔者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要遵循的根本原则。教师要把真实的历史事实传递给学生。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并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围绕传道授业解惑三原则来取舍图像资料。仅仅为视觉服务的花枝招展的图像会分散学生思考的注意力,要坚决予以舍弃。在历史教学上,教师以专业精神体会教材,合理使用图像资源,在发挥图像资源直观形象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让课堂成为电影院,也不能把课堂当成秀场。如果把图像当作调节氛围、吸引注意力的工具,图像资料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教师要采取提示、对比等教学手法,运用启发学生思考,去发掘图像背后隐藏的信息,以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仲丹.中学历史教学图像史料信息解读方法浅议[J].历史教学,2016(2):58-67.

[2]刘辉.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8).

[3]贾慧慧.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2016(11)99-99.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