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09-10尚永林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青少年初中语文

尚永林

【摘 要】现阶段社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大重视。在初中阶段,学校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语文教育更是肩负着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作用极大,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起阅读中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进一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關键词】青少年 心理教育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77

时代的发展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也同样的会带来一些问题。现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学校,我们所能够依靠的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调节的主要人物就是教师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心理教学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语文科目作为学生最为熟悉的一门课程,更是需要教师充分的重视起学生的心理教育,在自己的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语文的优势,通过语文内容的学习来推动学生心理不断提高,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来面对所有的挑战。

一、于语文阅读中感受人格的真善美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而文学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及其自身的不同优秀特质更是给学生我的成长提供了众多的模板,学生通过不断的精细阅读,走近故事中的主人公,了解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来进行学习,使得自己也能够拥有同样优良的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不同群体人物为学生的世界认知、人生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都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也给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榜样。在进行八年级的《威尼斯商人》讲解时,鲍西娅善良、勇敢、足智多谋,可谓是真善美的化身,她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个理想化的人物,读者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时也会发现很多的这样完美性的人物,他们非常的理想化,但是却真真切切的为读者传递了众多的正能量。

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练习时,教师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从阅读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到其中的优秀品质,让他们能够接受更加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才是我们进行阅读的一大重要目的。

而同样的,这篇文章中的夏洛克作为一个集可怜与可恨为一体的关键人物,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着重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不能离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决不能为学生形成一种不好的示范作用,一定要改变学生判断人格时极端片面的现象,教师要巧妙的将课堂内容进行运用,将文学作品和现实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来评判一个人。

二、于语文阅读中接受审美的熏陶

在初中时期,这也是学生们进行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美学因素,有很多的优美诗词、富有哲理性的散文以及内容精彩的小说,这些内容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心血,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春》等文章的学习时,学生哪怕足不出户也能够体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其中的自然美景。而八年级上册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文章又能够让学生深入的进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让他们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才能够真真正正的保持它。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走进鲁迅”,有鲁迅的文章《风筝》《故乡》都让我们知道,想要了解一个人,不仅仅可以从他自己的文章中进行人物品格的判断,更需要我们广泛的阅读他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看待这个人。

三、于语文阅读中感染真情与意志

初中阶段,青少年们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亲情、友情以及懵懂的爱情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苦恼,他们有了压力却不会尽兴释放,此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从这类文章中进行感悟。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纪念白求恩》中,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感受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九年级上册有《心声》《孤独之旅》等文章,这些文章则是教师来给学生进行人生启迪的最好机会,以同龄人的角度来看主人公所经受的一切,相似的年龄,却一场艰辛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轻易放弃,而是要和主人公一样顽强、坚持。

青少年们的年纪越大,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也会越多,教师要充分的重视起他们面对逆境以及挫折时的心理,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起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毕竟,初中阶段的孩子们就如同一颗种子,他们想要得到茁壮的成长,就必须要教师通过爱与责任来进行细心的浇灌,真正引领他们走向健康。

参考文献

[1]赵文娟.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Z].教基(1999)13号.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青少年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