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2018-09-10刘文琴
刘文琴
摘要:深度贫困地区是指环境条件差、资源短缺、生产力水平较低而导致的区域经济文化水平整体水平偏低的地区。我国西部大多数地区都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人们生活能力有限,当地产业结构单一,严重限制了人们收入的提高。而可持续发展是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走出困境的关键,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多方合力支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才能真正脱贫,实现当地的发展。现本文就从扶贫制度创新、人口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人手,就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探讨并提出见解,以期为当前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贡献个人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战略探究
目前制约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风沙灾害等问题比较严重,限制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其次是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的社会化程度发展滞后,人们仍然以诸如小规模农作物种植为主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并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虽然近几年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但是从事的大都是专业技术程度很低的简单化体力劳动,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提升,并还因长年累月外出打工而引起留守儿童欠缺教育成长关爱等家庭问题,埋下了代际贫困的根源,这也成为限制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又一因素。当前形势下,脱贫攻坚一寄已经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政府应把深度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全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能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扶贫制度创新
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消除贫困,而消除贫困的前提在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为此,深度贫困地区应该注重经济体制改革,并对扶贫制度进行创新。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要打破农村地区原有的集体经济所有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社和股份制等,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要发展多种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换,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深度贫困地区的土地和资金流转速度较快,有利于经济发展。在实现扶贫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尤其要发挥政府的职能,首先政府应对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拨款,并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拨款,以做到专款专用。此外要转变单一的扶贫模式,扶贫的范围扩大到政府、企业和有关个人等。
二、改善教育配置,提高人口素质
首先深度贫困地区应该在现有人口数量的基础上,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目前深度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比较严重,一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去发达地区教学,很少会选择深度贫困地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二是深度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有限,尤其是寒冬天气,孩子根本没办法学习。这都需要政府的拨款,也需要政府提高深度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以保障当地孩子的学习。其次是政府应该定期组织深度贫困地区人们参加省市组织的文化宣传活动,解放深度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知识。毕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深度贫困地区农民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最后是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情况,积极开展“希望工程”、“温饱工程”等,并借助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为深度贫困地区貢献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三、兼顾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
深度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农作物产量偏低,农民收入仅够日常开支。因此,为了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增加深度贫困地区的自然植被覆盖率,坚持草灌木先行的基本原则。目前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意识不到种树的重要意义,甚至很多农民为了谋取利益,擅自砍伐树木,这就使得当地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为此,政府可给予退耕还林的农民一定的粮食补偿,并补偿部分现金,促使当地农民积极保护树木。其次是深度贫困地区要建立系统科学的风沙治理工程,例如生物工程和农业工程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界自身的修复能力,来有效抑制当地沙化范围的扩大。此外则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深度贫困地区有着良好的低碳经济资源,例如有机农产品资源,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畜牧业资源等。如果深度贫困地区能根据当地的经济特点,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低碳产业体系,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时间会大大缩减。
四、发展旅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旅游业是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节假日的时候出去游玩。而深度贫困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很多地方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痕迹,是旅游的最佳去处。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还应善于将当地的矿业资源、农牧资源等转变成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开阔了当地孩童的眼界,对于当地学生的自身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交通、市场和人才等的限制,深度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以当地特色为依托,一是要善于发展当地丰富的农牧产业,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二是可依托煤、石油、天然气等各种传统资源;三是大力发展矿业资源,尤其是当地的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四是发展当地的第三产业,积极开发新兴产业。总之,深度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也离不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结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深度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当地政府进行扶贫制度创新,还需要积极开发农副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从源头上杜绝贫困问题。当地居民也应该树立起创新意识,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保障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使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
参考文献:
[1]刘可.贫困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当代县域经济,2016(12):32-33.
[2]赵剑.浅析旅游业发展背景下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