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探究
2018-09-10陈振
陈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团队意识。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 数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同时能同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适应新课改的有益尝试,是对初中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初中数学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入门,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增强初中生的合作团队意识,提升综合能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1.小组分配缺乏科学性
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都是以座位前后或者学习成绩为主要的分组标准。在分组过程中没有从学生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多种因素来考虑。因此,学生无法在合作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容易出现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合作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2.学生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
在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初中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性,且态度积极;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性,同组员合作效果较差。
3.合作学习内容缺乏合理性
有一部分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教学内容时缺乏合理性,单纯为了合作而合作,所选择内容缺乏深度。一些初中生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却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浪费了教学时间,也让合作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闲聊时间。
4.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合作中,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学生懒于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迫于无奈只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为纸上谈兵。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其发挥自身的特长,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划分合作小组,使其学生各司其职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初中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合作小组。各小组成员结构尽可能地做到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组内异质。在初中合作学习小组中,每组人员保持在4~8名,其中不仅要有学习能力强的,还要有学习能力弱的,同时还要有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除此以外,还需要选择一名合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以及记录员,让学生各司其职。
2.加强合作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技能
教师要重点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扩展思维,鼓励其交流探索,同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另外,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整个合作小组成员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对《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由于函数知识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及时理解图像和抽象的表达式。考虑到学生在之前已有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因此,小组成员可通过类比、讨论、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加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引导学生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3.整合合作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是一门知识点较多且涵盖内容广的学科,具有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所有数学知识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教学缺乏现实性。因此,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切实有效整合文本教材资源以及内容,并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重视教材中的重难点。对于教材中的难点以及重点知识,教师通常都会反反复复强调,但学生还是存在记不全、记不牢的情况。对此,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加上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小组合作达到1+1>2的效果。例如,《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知识和长方体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将长方体面、棱、顶点特征的合作讨论分两步:第一步,让学习小组讨论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各个学习小组认真观察长方体实物,并展开讨论,之后将本组讨论结果填在表格上。讨论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多媒体验证结果。第二步,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方法同上。教师展示问题: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可以分成几组?我们如何来划分?教师让各个小组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框架,并展开讨论。之后,让小组将讨论结果填在表格上,并选派一个成员与全班交流,从而更好为后面的长方体中的棱与棱位置关系、棱与面的位置关系、面与面的位置关系教学做观察准备。
二是将具有探究性的内容作为小组合作学习对象。众所周知,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同时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另外,探究性数学问题还可以让初中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促使其更好地找到正确答案。但很多探究性问题学生无法独自完成,因此,要用小组合作形式来解决教学难题。
“分割等腰三角形”这一探究活动的内容是“一张给定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后被分成了两张等腰三角形纸片,那么给定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每个内角为多少度”。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告知学生“原三角形在剪一刀后分成两个三角形,必然是以经过原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分割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该点出发,探索与要求相符合的等腰三角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分割线可经过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底角顶点等不同情况。如此一来,不但可将该题解决,也能充分实现每个组员的价值。
4.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发散思维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须注意对初中生思维的扩展,多角度、多层面地鼓励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还要引导其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每一種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F在对角线BD所在直线上,BE=DF。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作向量和,通过平行四边形ABCD,并运用向量法证实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而除了向量法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演绎推理方法,通过证明△AEF和△CFE全等,运用平行线判定定理,也能证实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团结协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整合合作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昌虎.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4):43-45.
[2]张娜.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