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实验课教学模式分析

2018-09-10廖鑫

环球市场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验课物联网改革

廖鑫

摘要:通过对高职学校物联网试验课的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改革的研究,探讨职业学校物联网试验课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本校物联网试验课教学为切入点和研究案例,研究如何提高物联网试验课的教学效果,分别从课程内容安排、组织、实训方式、考试形式几个方面人手,充分挖掘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

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深化,其目标是实现一个智慧化的世界。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将有500亿个智能物体连接到网络上,地球上人均6个。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物联网实验课是掌握物联网技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教学模式的优劣、适合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接受程度。

试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和先驱内容。物联网方面的课程具有跨学科、交叉性、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在构建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从物联网的特征结构上也就是它的三层体系结构中抽象出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构建出符合产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课程试验模块。

一、什么是教学模式

我国在1984年开始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学者对教学模式所下的定义也众说纷纭,那究竟什么是教学模式呢?

(一)教学模式的定义

前人曾经对教学模式下了这样的描述性的定义:教学模式是能够准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的、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行为的一种范型。这种范型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的参与者即教师、学生、媒体互动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系统、有序、简明的形式表达。教学模式创新永远是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的反映,是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描述。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模式的指向作用: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从事着指向性的作用,任何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围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而设计。

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教学模式是能够为教学提供一定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去教学的弊端。

二、开设物联网实验课的必要性

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是贯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物联网是一个交叉和融合的学科,它将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相结合。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产等人才是高职学院的任务之一。物联网专业实训项目是合理进行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一)国家层面对物联网的指导意见

2010年,教育部正式下达了促进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通知,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正在或者打算开设物联网专业。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了对发展物联网重要意义的认识。

2014年,工信部发布了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重点从战略、应用、技术、标准、产业几个角度分析归纳了物联网发展的特点和亮点。

2015年,物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二)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物联网用途广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物联网白皮书》“物联网应用仍然是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和环保等行业,均将应用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纳入其中。”

而行业对物联网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传感、射频、无线及嵌入式系统等基本技能;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及物联网软、硬件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具备物联网基本的开发能力;具备物联网应用推广的能力;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的专业技术课程,对于高职层次学生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理论,具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物联网的基本能力,具备开发物联网终端软件及基本应用的基础能力,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故障排除的能力。

(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终目标,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偏重物联网理论讲解,没有形象的展示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及實现过程;作为物联网企业,虽然有先进的技术又洞察物联网发展的前沿技术,但不了解实际的教学。如何更感性的描述物联网的运作?只有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双向结合,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开发物联网试验平台,将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直观的试验项目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更容易地掌握物联网相关技术。

三、计算机类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分析

上机练习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最常见的试验方式。课上教师会布置一些与课上内容密切相关的上机练习题,由学生在机房完成。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试验内容与课堂内容紧密连接;课堂后及时开设上机,时效性好;难度分散,利于逐个击破。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教学内容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学生大多数是模仿演练,学习被动;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得到体现;学生各自为战,不与其他学生沟通协作,团队协作能力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理解力和动手能力存在差异,统一题目可能会造成有的同学很快做完,有的下课都做不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知识点分散,难度较低,且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内容无交叉的学科,例如网页制作、photoshop等课程。而物联网完全不是这样,因此,传统的计算机类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不适合物联网的实验课的,因此我们要开辟出适合物联网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CASAGRS.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for

the

Internet

ofThings

2010-02-01.

[2]王忆.高职物联网实训试验课程信息化建设[C].北京:决策论坛——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的决策研讨会,2015:102.

[3]王忆.高职物联网方向课程设置初探[J].信息通信,2015:275-276.

猜你喜欢

实验课物联网改革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