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有企业职工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
2018-09-10李春旺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有企业是在国有经济制度控制运营下的企业,国企也是共和国的长子,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对私有企业更加关注了,但是建国初期我国的发展是依靠国有企业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有它的优势,但是国有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维权意识不会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我国颁布了许多关于劳动人民保护法,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些企业压榨职工的休息时间经常加班,有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员工就忍气吞声。所以对国有企业职工法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的路径有许多,本文就从多个方面进行简述。
1 从国家路径培养
我国是法制国家,做什么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对于国有企业职工保护也有专门的法律,法律是基础。如果国家连一个健全的法律都没有,谈何培养?国家还需要多多关注国有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给国有企业下发相关文件,提高重视程度。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国家没有给企业压力。只有从上往下的重视起来,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摒弃工作中的表面化、形式化的行为,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意识到提升企业员工的法律水平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并且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培养工作并不影响企业利益的获得,相反,它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才能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所以,国家路径是最有力度的路径,只要国家重视这件事,那一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从企业路径培养
企业是最直接接触员工,所以能够更加直接的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当然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触犯法律,剥削职工的利益。不过,国有企业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职工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不定期的进行法律宣讲并开展讲座,这样可以让员工初步了解法律,宣传工作要做好,讲解的法律不一定是全部关于劳动法,可以是多方面的,但一定要落实,因为这是最直接的路径。第二步是举行法律知识竞赛,企业可以在员工工作之余通过这些比赛,不仅可以让枯燥的工作中添加一些色彩,还可以让员工学到一些法律知识。第三步进行事例讲解,这一路径是最形象的,对于有些员工也许知识水平并不是特别高,所以政治思想也不明确,如果直接讲解肯定会有难度,实际的例子讲解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有些例子就发生在他们身边,当他们遭遇到相似的事情时就会利用例子里的处理方法。
3 从员工路径培养
从根本上看,员工自身对法律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员工要在主观意识上重视起来这件事,因为这是关乎到他们自身利益的,法律是人民群众的法律,要将这一思想深入到头脑中去,关于国有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员工来说,必须响应国家号召,要知法,懂法,用法。不能从一开始就排斥这些,如果员工自身不配合,那么做的再多也都是无用功。所以员工要积极配合国家与企业对自己关于法律知识方面的培养,自己也积极学习法律的知识,久而久之,法律观念就会深入内心。
4 从网络路径培养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化的,基本上没有网络解决不成的事,利用好网络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国有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从网络路径下手。我们国家的法律是公开公正的,在网络上是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并学习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人都有智能手机不管男女老少。对于国有企业的员工来说,他们可以从手机上获取关于法律的信息。这样是更加便捷的,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是碎片化的,但对于员工来说足够了,他们只需要了解这些法律并不用深入学习。网络路径还有个好处就是实时行,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法律的变化。
5 从社会路径培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所以社会路径也可以培养国有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比如每个员工都会居住在一些社区,这些社区就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法律宣讲或者開展有关法律的社会活动。这是从生活中去培养法律意识,将法律融入生活。每个公民都具有行使法律的权利,但很多人就是没有意识到。原因就是不能将法律与生活结合,对于人民来说生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而生活的载体就是社会,所以社会路径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6 结束语
也许,想要达到想要的效果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国有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会更强,从而影响到私有企业,在进一步就会是全国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员工由于法律意识不强,在找工作签合同时没有仔细观看合同,以至于被企业坑害,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从多方面的培养能够立体化,全面化的培养,只有员工从自己的思想意识上接受它,重视它,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我相信很快我国会全面普法,人民群众也会真正的体会到法律的好处。国有企业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法,对症下药,逐一找寻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曹生萍.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之浅见[J].文化产业,2014(05):72-73.
作者简介:
李春旺(1970- ),女,1997年12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1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就职于辽河油田油气工程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