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2018-09-10陶万礼
陶万礼
摘 要:初高中衔接是在进行高一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这一衔接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转变学习的思维方式,没有办法跟上新课标改革下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讨论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和必要性
数学是初中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做出了很多努力,但都是为中考做準备,学生全部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有的老师为了短时间之内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忽略了学生在未来还要进行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未来打基础。所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好规划,不光要满足正常授课的需要,还要根据学生的特性,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这一课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心底里爱上这一门课程。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会向老师提出他们的疑问,这时就要相应的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学会设立独特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在每次讲授新课程时,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场景,更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会积极地探索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持续时间很长,更能加深对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在进行一些重要公式和原理讲解时,设置相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且使学生真正地去理解问题。
2.衔接好教材内容
(1)利用原有的知识,衔接新的内容。高一的老师要了解初中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对概念、公式、定理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教授课程时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学习内容。高一的数学内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在传授新课程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对原有知识的复习,用熟悉的内容作为铺垫传输新的知识。比如在讲三角函数时,就要复习在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等方面的概念,从而提出任意三角函数的概念。
(2)利用原有的知识,挖掘深化新知识。比如平面几何当中,如果两条直线不能相交就是平行,在立体几何中即使不相交也有可能是异面。在平面几何中有不少理论也是成立的,但是不一定适用于立体几何。在一步步的深入学习中,既能巩固学生原有的知识,还能接受新知识的传输。
3.衔接好教学方法
(1)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组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初一时的代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抽象概念的培养;在初二时要加强推理方面的能力;初三时通过图形与解题相结合锻炼学生的能力,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预见性、反省性和独创性,以达到为理论型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打基础的目的。而对于高中数学来说,要加深对理论和思维能力的运用,多多进行实践,丰富数学教学的观念系统。
(2)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整理的能力。在进行复习时,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形成清晰的脉络结构,使它系统化,方便学生记忆学习。同时要对所学习的思维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形成自己独有的解题模式。
4.衔接好学习方法
(1)如何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题目并进行分析、如何综合运用数学是现在高中教学中的难点,所以教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这一难点问题。比如使用问题讨论的方法、老师指导法、类比推理法、总结归纳的方法等,将学习与应用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想要提高自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刚进高一时,难免会出现阅读不理解、阅读不准确的情况,所以数学老师要有耐心,在这一阶段,可以编写一些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比如一些概念性的、定义、命题的方法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解答问题,对于概念性的东西要能举一反三;定理方面能会应用;解答问题时最好能用多种方式。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要学会归纳总结,将重点难点用表格等方式记录下来,充分了解自己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改革为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但是在要求上也越来越严格,为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工作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授课时联系实际不断加强自身经验的积累,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克武.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浅议[J].教师新概念,2007,2(7):13-14.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6-59.
注:本文为甘肃省临夏州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LX[2017]GH04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