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的融合模式
2018-09-10王剑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课程属性,能为科技教育提供课程基础;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能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学习空间。以广东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为例,探究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融合模式,该模式不仅能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而且能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科技教育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当前,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课程属性,能为科技教育提供课程基础;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能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学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的融合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搭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融合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在育人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具有一致性,两者的有效融合能相互促进,形成互补。广东实验中学在两者的融合上不断尝试,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建以科技指导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备课组
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创新思维广的优秀综合实践活动队伍,是学校开展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我校科技教育特色的主要抓手。2016年9月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建立了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科技教练兼职教师及科技社团指导教师组成的高一、高二研究性学习备课组,将研究性学习排入学生课表,由专、兼职教师任课,社区服务、研学性学习课外开展由专职教师、科技教练、科技社团指导教师来指导。
(二)建立了科技类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优秀的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是科技教育成果的体现,我校不仅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同时也建立了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类知识。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开展专项科技活动提供拓展类知识、社会认知与生活技能及体验性实践。该课程开设时间为每周三的第七、八节课,以发明创造、机器人、无线电、物联网、趣味实验等为主题,如:高中生创造力培养课程就以发明创造为主题,学生在该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学习了发明创造的方法、制作科技发明的技能及3D设计和智能化编程等,学生发明的作品在国内外发明展中获得奖项。
(三)建立科普实践类综合实践基地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基地,如创客空间等。”我校于2009年就开始建立校内科普实践基地,先后建成了3D工作室、创客空间、环境实验室、太阳能发电站等科普实践基地,该科普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雨水净化、3D设计、水质监测等科普、科研活动提供了上课场地及实践场所。
(四)搭建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群
学校以科技教育品牌项目为依托,搭建了水科技项目、青少年创造力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过山车项目、环境地图项目等项目群,该项目群为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了课程资源,也为青少年创新大赛、青少年创造力大赛、中学生水科技竞赛、环境地图竞赛提供了优秀的科研作品。
二、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融合模式
通过广东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形成了特色,同时我校科技教育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融合模式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校的科技教育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求出发,建立了“教师团队、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科技项目”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相融合的模式。
(二)形成科技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经过两年多的融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地及广州市深入推进 STEM课程实施试点学校,每年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形成300多项科研课题,其中有100多项是研究科技类课程,科技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多次在省、市现场教研会展示,获得了业内的一致好评。
(三)形成科技教育品牌项目
2016年至2017年,我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水科技项目、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未来工程师等科技竞赛中获得的奖牌数量及成绩为全国最好。如:我校代表队于2016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在德国举行的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表现突出,荣获4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继续保持中国创新代表团最好成绩,同时也成为本届展览会上荣获金牌最多的青少年代表队。张泽明等同学研发的《生态除藻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更是以满分成绩获得德国发明联盟授予的特别奖。
(四)培养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报告和设计作品在省、国家乃至国际的科技创新比赛(如已有60多年举办历史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环境科技类比赛、机器人竞赛、模型科技竞赛中所获一等奖和金奖的总数为全国最多。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发明家、信息学竞赛中所获一等奖和金奖的总数为全省最多。共有16项作品获得国家专利。
从创造力培养课程毕业的学子的感言中,可以看到我校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选择创造力培养的课程是因为我的兴趣,同样也决定了我在大学中选择工程系。因为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非常实用,所以可以延续到大学的学习中。此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创作发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合作能力。在大学以及社会中,都有很多需要与人交流的情况。——2016届毕业生邹玉莹(现就读于香港大学)
创造力培养课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多的是“脑洞打开”的动脑机会。每次开题之前都可以天马行空地大胆想象,确定课题之后老师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让我们把想法变成现实。——2016届毕业生刘心铭(现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在创造力培养的课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很多“硬件”知识,比如关于3D打印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上,这节课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平时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东西。在课程中,王剑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创造……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我发现了自己对于科技与工程的兴趣,并且随后申请了杜克大学的工程学院。——2017届毕业生梁君瑜(現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技教育融合不仅能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而且能推进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管理的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网,2016(5).
[2]邹立波.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课程基础[J].中小学德育,2015(11):8-10.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