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16-12-05赵忠伟
赵忠伟
摘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重视并加强学生科技教育,实现科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科技活动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促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科技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性地落到实处,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科技教育,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1]
一、科技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品德是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其中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核心作用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加理性地看世界,奠定了良好品德形成的认知基础。这主要表现在理性认知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摒弃各种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依赖的事实依据的重要来源正是科技教育的成果;科技教育为环境道德教育提供认知基础,它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自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科技教育还为家庭道德教育提供认知基础。[2]
与此同时,科技教育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违背科技教育中讲过的科学常识,违背科学常识的教育内容应排除在德育的内容之外。科学技术的内容最初仅仅包括科技知识,后来人们日益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如今人们要求在科技教育中进行科学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科技道德教育,如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环境保护繁育等等。[3]
科技教育所培养的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民主讨论等科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培养的精神品质是高度一致的。创造性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但必须以尊重、依据、反映事实为前提;团队协作、民主、奉献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既依赖于创新团队的团结协作,又需要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碰撞。科学活动的诸多特点是辩证统一的,从这个层面来讲,开展科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育成果是一致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4]
二、实现科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1.确立科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的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必然成为实现育人目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整个大学阶段,高等学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普遍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教育,努力使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文明修养,具有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创新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爱国、爱校、爱家、爱自己”自尊心与自豪感,进而树立起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开展的教育活动,要突出学生所学知识的专业性、实用性,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2.采取有效措施,为科技教育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开展科技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学校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现实要求,要改变过去的命令式为启发式,建立激励和表彰制度,评选科技特色先进单位,表彰科技创新教育优秀教师和科技创新特长学生,鼓励教师和学生指导和参与科技活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加强教学改革,通过建立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如改革评教、评学体系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来调动教师的创新激情;建立管理创新制度,积极推广和完善学分制;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基地。要发扬民主,鼓励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设立创新基金,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5]
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对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受学生爱戴,有很高的教学学术水平,在校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产生了广泛教育影响的优秀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要加强教师基础教育能力的培养,做好新任教师的岗前培训,要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融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激励教师开展科研、教研工作。要加强教师对外交流与实践,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访问、学习,开阔视野,博采众长,提高其自身素质。[6]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塑造科学与品德教育并重的大学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自然成为传承、发扬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创造、批判和社会关怀精神,尊重科学、崇尚民主既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教育为基,要注重科技与人文教育并重,如通过开展科技文化节、思正教育主题活动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二是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体现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与校园文化底蕴,积极开展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开展科技文化下乡与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实践调研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为科技教育与品德教育的融合提供载体;三是组建、规范科技和文艺类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骨干作用,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浓厚校园氛围。
三、对加强科技教育活动的几点思考
1.科技教育活动要体现群众性
在现代社会,创新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自己份内的工作任务来抓好,这是全员育人的需要。校园科技活动的目的是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要把校园科技活动办成群众性的节日,群众性的实践活动。
2.科技教育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意志和体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在教育、科技活动及其他有益活动的影响下,学生自身活动的结果。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经常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活动内容和结构,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科技教育活动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性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讲授科学知识,还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课堂上注重活动的导向性,要引导大学生关注世界科技的前沿,在世界科技的前沿上找到结合点。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在择业创业方面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行情和企业活动,大胆开展创新活动。要结合大学生兴趣和特长,在发展个性方面找到结合点,组织学生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展各种制作活动。
4.科技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性
课外科技活动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营造学术自由、平等的风气,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可以学术研究、专题讲座、论文交流等为纽带,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勤动脑、勤动手;可以积极开展科技类竞赛活动,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他们感受市场氛围,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等。只有讲求实效性,才能够调动广大同学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
[2]孙鹤汀.创造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煤炭高等教育1998年第3期
[3]李太平.论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 2000年第4期
[4]刘志军.论主体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教育科学 1999年2月
[5]张德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200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6]祝运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探析.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