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8-09-10唐宁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甲状腺

唐宁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切片的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乳腺分泌型癌患者2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分泌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肿瘤直径、生长方式、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中有16例位于外上象限,5例位于内下象限,5例位于乳晕区。乳腺肿块直径介于1.2-3.5cm,平均(2.34±0.53)cm,肿瘤边界清楚,质硬: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EA(+)、S-100(+)、CK(+)、ER(-)、PR(+)、P53(+/-)、eyelinD1(+);P53(+)有4例患者出现,4例标本存在5%-10%的阳性细胞;特殊染色分析发现,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可见,标本细胞内外分泌物呈现强(+);其病理特点呈现出质硬、推挤性生长,存在管状、巢状、微囊性的特点,在实体巢状中可见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腺样及囊泡状结构。管腔形状无规则相互交通,内部可见红染均质的类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和吸收空泡。本实验的标本瘤细胞基本一致,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或基底部;核仁较小,未见核分裂现象;结论:乳腺分泌型癌作为临床罕见的预后较好的癌症之一,通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可以与印戒细胞瘤相鉴别,差异明显利于确诊。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冰冻切片;病理诊断

乳腺病的高危人群保护:存在肿瘤家族史、生育晚、不哺乳、未生育、绝经迟及初潮早的女性人群为主的特点,女性需要定期自查或进行正规体检[1]。在乳腺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今天,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更有利于乳腺病的防治,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女性对美的需求决定了乳腺癌的治疗不能单一的进行一刀切,尤其是乳腺分泌型癌,其与印戒细胞瘤的的临床症状相似,难于通过临床症状予以鉴别,需要进行临床病理诊断[3]。而乳腺分泌型癌与乳腺印母细胞瘤在良恶程度及预后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为了明确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遂进行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乳腺分泌型癌患者2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3例存在肿瘤压痛,2例乳头溢液,12例可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26.45±7.49)岁,左侧包块16例、右侧包块10例,其中16例行肿块切除术、10例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之后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

1.2 研究方法

患者的病理样本采用4%甲醛作为固定液,采用常规选择瘤体及瘤旁组织方式,在腋窝、基底切缘、乳头及腋窝所见淋巴结等采集组织制作病理标本,进行脱水、染色制片,运用SP法标记,进行免疫组化分析(CEA、S-100、CK、ER、PR、P53、cyclinD1)。设定阴性、阳性、内对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病理检查结果、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直径、生长方式。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

2.1.1 巨检

16例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组织标本切片可见灰白色间存在灰红色结节,其质地坚硬,周围有灰白色小灶状脂呈黄色、质韧;10例活检标本的切面呈灰白色、质硬、边界模糊、改良术后乳腺及腋下淋巴结多枚;

2.1.2 镜检

26例标本间组织形态接近,边界清晰,呈现出推挤性生长。肿瘤细胞的分布存在管状、巢状、微囊性的特点,在实体巢状中可见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腺样及囊泡状结构。管腔形状无规则相互交通,内部可见红染均质的类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和吸收空泡。本实验的标本瘤细胞基本一致,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或基底部;核仁较小,未见核分裂现象。标本中以实性巢状为主,病灶中小叶结构消失,巢间纤维组织出现变性,中央纤维化,质地变硬,少数患者样本存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现象。

2.2 免疫组化分析

本研究标本经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EA(+)、S-100(+)、CK(+)、ER(-)、PR(+)、P53(+/-)、cyclinDl(+);P53(+)有4例患者出现,4例标本存在5%~10%的阳性细胞;特殊染色分析发现,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可见,标本细胞内外分泌物呈现强(+)。

2.3 肿瘤直径及生长方式

患者中有16例位于外上象限,5例位于内下象限,5例位于乳晕区。乳腺肿块直径介于1.2~3.5cm,平均(2.34±0.53)cm,肿瘤边界清楚,质硬。

3 讨论

乳腺分泌型癌虽然预后较好,恶变率低,但是其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且,我国现阶段人们对女性的审美需求也决定了,女性乳腺的重要性。乳腺分泌型癌的发病年龄以年轻女性为主。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高发肿瘤,其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肝癌等,位于第6位[4]。而乳腺肿瘤的临床实验较少,诊断及治疗手段都不成熟,多数以乳腺切除术、次全切作为治疗手段。尤其是乳腺恶性非上皮源性的罕见肿瘤更是研究极少。由于分泌型乳腺癌主要发病于20~30岁青年患者,所以,青年女性定期体检是极为必要的,对于乳腺有包块的女性患者可以采用无创伤的乳腺彩超或钼钯X线检查,进行及早筛查,避免错过治疗时机,以便早期发现病变[5]。

临床上对于分泌型乳腺癌这种较为罕见的肿瘤患者,其发病率仅为乳腺癌患者的0.15%,本研究中纳入老年患者病例,其与青年女性病例的病理特征比较未发现差异,年龄对诊断结果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发现,患者中有16例位于外上象限,5例位于内下象限,5例位于乳晕区。乳腺肿块直径介于1.2~3.5cm,平均(2.34±0.53)cm,肿瘤边界清楚,质硬;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EA(+)、S-100(+)、CK(+)、ER(-)、PR(+)、P53(+/-)、cyclinD1(+);P53(+)有4例患者出现,4例标本存在5%~10%的阳性细胞;特殊染色分析发现,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可见,标本细胞内外分泌物呈现强(+);其病理特点呈现出质硬、推挤性生长,存在管状、巢状、微囊性的特点,在实体巢状中可见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腺样及囊泡状结构。管腔形状无规则相互交通,内部可见红染均质的类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和吸收空泡。本实验的标本瘤细胞基本一致,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中央或基底部;核仁较小,未见核分裂现象;与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相比,胞质内无大空泡,空泡内无嗜酸性小球,细胞核较小,未被压于一侧。印戒细胞瘤常在其实体或筛状导管内见印戒细胞。与印戒细胞癌相比低侵袭性、复发性及转移倾向,预后较佳。通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病理类型及疾病程度。

综上所述,乳腺分泌型癌作为临床罕见的预后较好的癌症之一,通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可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田连胜,苏哲,张宏岩.乳腺分泌型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08):136-137.

[2]许海莺,陈宏颖,于婕,周思蕊,张丽华.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4):4853-4855+4917.

[3]姜黄,郑丽华,杨金花,张果,王娜,闫琛.乳腺分泌性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7,22(03):356-360.

[4]吴慰霖,鲍天辉,刘银华.中老年人乳腺分泌型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05):379-382.

[5]郑宏.对甲状腺肿瘤冰冻切片进行病理检查在鉴别其良恶性方面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1):185-186.

[6]黄丽英,叶文飞,游原瑜,黄秀莲,陳夏.乳腺导管镜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诊断的应用分析(附12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06):145-146.

[7]黄蕾,黄银平,张丹,刘青朵,张谨超.高频超声检测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的闭合情况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01):57-60.

[8]周珊.47例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32-36.

[9]梁冰,刘景超.纤维乳腺导管镜诊治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06):66-69.

[10]秦贤举,黄倩,张华.乳腺导管镜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4(04):47-50.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甲状腺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不同方式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66例分析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甲状腺再次手术时喉返神经的显露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