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2018-09-10白志栋

高教学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当代德育教育大学生

白志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时代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有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174-03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new times, the social demand for advanced talents and individuals is increas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auses, and on this basis, it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lemen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moral education; effective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也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就必须总结传统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德育要求和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是00后。虽然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孩子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庭生活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冷漠、道德认知方面存在偏差。虽然从小接触网络、知识面广,但却没有系统地学习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在社会、集体生活中的位置,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当红花、不做绿叶。缺乏集体意识,只竞争不合作,自私自利、功利化倾向严重。部分同学甚至认为德育教育枯燥无味,只适合存在于书本。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同学内心设置双重标准,对自己和个人物品爱护有加,注重个人形象、衣着光鲜,但却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漠视、牺牲集体利益。在公共场合不讲卫生、随意丢弃垃圾、随地吐痰、尊师重道意识淡薄、迟到早退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浪费粮食司空见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没有明确的界定。自身道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对道德行为规范不能透彻掌握。

(二)当代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内容片面化、缺乏针对性。高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而高校的政治理论课主要涵盖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这些内容占据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体内容。相应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人际互动教育等內容更多地体现在《大学生守则》中,主要依靠行政处罚的手段来强制执行。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却忽略了道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对德育的期望,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双重道德人格。在他律的作用下可以遵守纪律,而无他律的情况下,却有可能肆意妄为。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目标过高,教学内容空泛,没有真正从广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缺乏针对性。

2. 教育形式单一化、缺乏多样性。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加以解决。然而,据有关调查却发现:有37.5%的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理论课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31.3%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只适合应付考试”;还有29.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因此,把德育教育当作纯粹的知识理论课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忽视了德育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几乎没有互动,使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德育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当前,部分高校的德育工作过分依靠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没有把社会环境、校园文化、教师的人格形象等因素有机结合,也不重视各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并且忽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从而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渠道单一。

3. 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内容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而在传统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对立关系。教师通过考试、考核、评奖学金等方法迫使学生学习,并把讲课内容当作考点来给学生灌输,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单纯性的记忆。这种教育模式违背了教学相长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产生叛逆行为和厌学情绪,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从而导致学生学习道德规范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这样就无法将其学到的道德准则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这样的德育教育无法和现实接轨。

4. 德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却过分重视理论课知识的教育,轻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忽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这种政治化的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但容易带主观片面性。如果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忽略了他们的兴趣、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忽视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缺少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忽略与学生的谈心、沟通与交流,就会导致德育教育无法顺利进行。

二、当代高校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不良多元文化的消极影响

通过高考竞争而入学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当前教育制度中追求升学率等弊病,造成他们不同程度上脱离社会、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且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性格偏执、是非辨别能力弱且思想和行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现代的社会是开放性的,多元文化出现并流行,这些进一步给正在成长的大学生造成道德意识和行为上的迷茫与混乱。具体表现在:首先,某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吸引观众眼球、骗取观众点击量而热衷于关注明星趣事、带有暴力犯罪的新闻,“土豪”、“富二代”、“拆二代”等奢侈生活被过度报道,这些垃圾新闻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产生迷茫感,容易产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其次,在改革开放中,西方的一些腐朽文化也乘机而入并渗透、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当前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处于优势的地位,广泛地宣扬其个人极端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等糟粕,这对分辨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再次,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载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简直是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但恰恰是这些信息占据了大学生的思想空间,进而腐蚀了他们的心灵,使其更加容易迷茫甚至堕落,这都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并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很大的冲击,并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部分高校对德育工作的地位认识不明确

我国高校现有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教育,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执行,偏重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国情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教育者没有理清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德育教育对受教育者能起到思想灌输、个性塑造、品行矫正、自我教育等作用。因此,就不能把德育教育的任务局限于政治教育的狭小范围,而应全方位地发挥其对受教育者成长的作用。如果我们把德育教育仅仅限制于政治教育,这必然会忽视对学生个性、创造性思维、自我教育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制约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要么重智育轻德育,人为地把德育工作从教育中分离出来,从而产生知识与道德、智慧与理性相脱离的现象。要么片面夸大德育的功能,认为德育工作是万能的,并企图用德育工作来解决学生所发生的任何问题。这些都制约着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部分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对德育工作偏重于理论的灌输,这导致了部分教师只讲理论而不愿进行有效拓展。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接受新观点、新思想,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德育教育。但我们在教学中却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完全把德育教育当作纯粹的知识理论课,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考试、测验等强制手段强化教育。这样只能让大学生被动地学习而忽视了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很低,无法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双重人格。因此,德育教育观念的落后成為德育内容片面化、单一化,教学方式呆板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最终影响德育教育的质量。

三、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明晰高校德育教育涵义,转变德育教育理念

高校应深刻理解德育教育的涵义,掌握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者的本质与联系,改变片面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加强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内容上重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培养,实施人性化德育管理,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价值观出发,分层次地制定教育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手段以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充分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善于在平等中沟通思想,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深入了解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形式多样、个性化的课堂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渗透式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通过接触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社会实践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深化对祖国、对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学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国情考察团”、“党的光辉历史考察团”等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培养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在社会服务中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同时,体会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习和成才有正确的认识。只有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真正思考并认可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

(三)重视专业课中的德育教育

现代大学德育工作有专门机构,从大学的学生工作处到高校辅导员,看起来使德育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但也使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只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事,其他专业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视而不见。这种错误的观念割裂了“教书育人”的本意。实际上学校德育应包含于学校所有的活动中,结合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学习目的、专业思想、治学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可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通过历史学科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自然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等等。越是学识渊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而且学生会模仿教师的做法,自觉地克服自身的问题,调节自身精神状态并控制、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学会自我教育。

(四)利用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进行德育教育

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一、校园里美丽的环境中,名人塑像、名言警句,甚至是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对大学生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会日积月累,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其二、校园活动没有强制性,只要学生感兴趣就会自愿参加。如果引导这些活动健康发展,就会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的学习生活,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得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其三,有计划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积极主动地建设红色网站,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其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大学生多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自尊心强,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对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和准备不足,甚至出现某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开展心理咨询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战胜成长中的问题。最终,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通过党团组织和班集体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大量的思想行为问题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党团组织和班级活动来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班级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等。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并独立开展课外社团活动。如: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纪念“一二九运动”、义务劳动、校园文化节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德育作用。学生党支部的建立,使德育工作有了一个开展工作的坚强阵地,對同学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了解得比较清楚,可以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起到专职教师起不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总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让学生自觉地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文中晴.大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3):135-136.

[2]王茜.大学文化与高校德育的共融互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陈明,苏海泉.高校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制实施的理论基础[J].理论界,2008(05):203-204.

[4]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6-131.

[5]程亚红.关于如何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46-148.

[6]钟婧.依托教学改革实现高校德育教育实效的提升[J].高教学刊,2015(21):74-75+77.

[7]黄旺.哲学咨询与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J].高教学刊,2016(02): 28-29+31

猜你喜欢

当代德育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