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10王安江张令宇张真真付志强
王安江,张令宇,张真真,付志强
(新疆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外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临床中,胆结石是普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发病同胆汁停滞以及饮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1]。因为胆道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胆结石患者大都需经手术进行治疗,以往主要是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3]。为了探讨和分析在胆结石患者中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此次抽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22例)作为分析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抽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胆结石患者(22例)当做分析的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1例。其中甲组男7例,女4例;患者病程1.3~11.4年,平均(5.02±1.03)年;结石直径2.5~25.2 mm,平均(11.71±3.12)mm;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2.14±3.11)岁;乙组男6例,女5例;患者病程1.5~11.2年,平均(5.06±1.07)年;结石直径 2.4~25.3 mm,平均(11.76±3.17)mm;患者年龄32~75岁,平均为(52.23±3.08)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患者采用经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在右腹直肌或右肋缘下开腹做一个小切口,长度4~5 cm,对肝脏、胆囊、胆总管、周围组织等情况进行探查,在条件允许后切除胆囊(顺逆结合),结扎残端胆囊管,对腹腔进行清理后进行缝合。甲组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腹腔镜为德国史托斯STORZ,先气管插管全麻,平卧位,头、脚高15°,身体左倾20°,在肚脐下的1 cm处进行穿刺,选择剑突下的1 cm处的穿刺点是主穿刺点,在右腋前线的0.5 cm处以及肋缘下的右锁骨中线的0.5 cm处分别做操作孔行。气腹建立后,确认解剖关系后逐步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分别用可吸收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近端,胆囊管远端以钛夹夹闭,在2夹之间剪断胆囊管,电凝钩离断胆囊动脉,之后用电凝钩逐步剥离胆囊,电凝棒电凝止血胆囊床。当患者结石较大时,在剑突下切口通过取石钳取出。可经右锁骨中线的肋缘下戳孔放置引流管引到体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确认无胆瘘、每天量少于10ml时拔除管。此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头孢唑啉、青霉素以及头孢替唑。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以及呼吸道感染)、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是恶化,机体结石清除率少于50%;有效: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石清除率在50%~100%之间;痊愈: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结石完全清除[4]。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6.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结手术情况 此次研究甲组的11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40.26±6.14)ml,手术平均时间(51.36±4.71)min;此次研究乙组的11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是(68.78±8.12)ml,手术平均时间(75.84±9.12)min;乙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92,P=0.000)。乙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多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0,P=0.000)。
2.2 总结手术效果 乙组患者手术有效率小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见表1。
2.3 总结并发症 此次研究甲组的1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其发生率为9.09%;此次研究乙组的11例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分别是1例、1例、1例、1例,其发生率分别是9.09%、9.09%、9.09%、9.09%,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36.36%(4/11)。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甲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9,P=0.127)。
表1 总结手术效果[n(%)]Table 1 Summarizes the surgical effect[n(%)]
2.4 总结术后恢复情况 甲组11例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74±1.32)h、(11.74±3.86)h、(5.33±1.21)d;此次研究乙组的11例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7.46±8.51)h、(24.32±7.64)h、(8.76±1.33)d;乙组患者下床时间长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5,P=0.000);乙组患者排气时间长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4,P=0.000);乙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00)。
3 讨论
临床中,胆结石是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患者主要表现是腹部疼痛以及厌食油腻性食物[5]。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胆结石的发病概率在逐渐提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该疾病的发病是因为细菌通过肠道或者血液循环而进入到胆囊中,而致使胆囊炎发生,胆汁浓缩,胆汁成分被改变,该疾病的病情进展比较快、患者的病程较长,而且还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病情严重时还会引发胆道阻塞,最终导致胆道系统癌症[6]。所以,需要给予胆结石患者积极且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就成了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选择胆囊切除术[7]。传统开腹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清除结石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会对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还容易导致腹腔感染,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局性[8]。而随着微创技术快速发展,使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广泛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能有效的控制机体的损伤,而且患者术后可快速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治疗效果确切[9-10]。此次研究为了为了探讨和分析在胆结石患者中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抽取22例胆结石患者当做分析的对象,研究的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有效率、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都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明显,可能和样本例数少有关系。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要明显好于开腹手术,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时,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手术有效率高、并发症少、排气时间短、下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