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越野在高校田径专选课中应用的实验探析
——以教学改革为视角
2018-09-10周福利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周福利 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面对近年来田径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实,教学改革将定向越野纳入高校田径专选课中。实践表明,很多学生赞同定向越野的纳入增加了专选课的活力,获得更多技能的机会增加,于是定向越野受到高校学生的支持。本文将探讨定向越野应用在专选课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探析出相应的方案。
一、定向越野应用高校田径专选课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死板
一方面,高效一直以来只重视对运算项目技术的培养,过分看中运动成绩,并将其看做全部的教学目标,缺乏对项目本身锻炼作用的关注,这就使定向越野的根本作用发挥不出来。另一方面,高校忽视了定向越野娱乐健身的作用,同时没有培养学生在专选课中主动创新的思维,这就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加强体育练习的学习积极性。
(二)没有科学的评价系统
由于目前大多高校田径老师教学思维没有创新,受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很难对学生定向越野的学习做出科学的指导和评价。首先,在指导中,老师过分注重自己的引领作用,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另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联系不够密切,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大多只是考虑定向越野的成绩,缺乏科学的判断标准。
二、实验设计方案
为了更科学的促使定向越野在高校田径专选课的应用,以下模拟了一份实验设计。
(一)思路方法
体育高校选择一部分田径运动员,设计四个星期的定向越野学习时间,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指导和训练。每个星期的学习后,对学生的定向越野成绩进行检验,同时与其他专选项目成绩做比较。四个星期后再纵向比较,通过学生在四个星期内定向越野成绩的变化,分析学生对该专选课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
(二)设计
分别选取高效田径运动员中十位长跑、短跑、跳远运动员,开展定向越野课程,按照设定的课程时间和训练方法,总结学习过程中不同运动员的学习变化,最后归纳出定向越野专选课中大家的表现情况。同时,教授定向越野专业课的职位由了解教学改革要求和定向越野专业知识的老师担任。
三、教学改革中定向越野应用专选课的可行方案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开展定向越野的高校田径专选课不仅不会削弱学生其他项目的专选成绩,还会改善一直以来专选课单调的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田径定向越野专选课的作用就应有科学的实行方案。
(一)形成科学的教学思维
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思维。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思维是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老师在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理论课与实践课密切结合的目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没有学习过的技巧和训练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另外,着眼于定向越野运动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在具体实践运动中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增强老师的素质能力
定向越野在高校田径专选课的应用,绝对不是走传统专选课教学的老路,因此,首要且必须要做的是提高传统老师的教学能力,加强老师对教学改革要求的理解,培养老师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的能力。一方面,培养老师主动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借鉴其他专选课成功的经验和教学方式,举一反三,结合定向越野的特性,探索出适合定向越野专选课运用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老师教学应避免纸上谈兵。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老师在很多领域也存在知识漏洞,因此,除了注重科学研究,老师还应该主动参与实践研究,亲身领悟定向越野技能的魅力。
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加强上层管理,制定可操作的教师鼓励机制,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主动去研究和实验定向越野应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定期开展对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提高老师应对教学改革的教学能力。
(三)实行科学的课程和评价机制
由于定向越野运动自身的特殊性,高校应设计适应其发展需要的专选课课程,达到定向越野专选课满足教学改革要求的目标。首先,平衡定向越野理论课的是实践课,实现两者的充分结合和不脱节。在传授基础定向越野技能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技能,把握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另外,注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其次,对学生定向越野的综合评价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机制。摒弃片面投机的评价机制,分级评价,综合考虑,将学生的测试成绩、创新开拓能力、团体合作成绩、实践作用能力综合在一起,科学地对学生在专选课中的表现予以评价。
四、结束语
定向越野应用在高校田径专选课中的实践是应对教学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它的开展有利于改善目前高校田径专选课单调乏味的弊端,使其最大程度的适应社会和就业的需要。总之,定向越野在高校田径专选课中的应用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